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

时间:2024-02-03 16:51来源:毕业论文
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中,把教师行为按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1)师个互动也就是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2)师班互动也就是教师行为

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中,把教师行为按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1)师个互动也就是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2)师班互动也就是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3)师组互动也就是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群体而进行的讲解、辅导、评价等。目前小学课堂中,学生小组的组建并不科学,各个个体的分工并不明确,这会导致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做。另外,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力大多放在学业水平高的学生身上,学业水平低的学生受到的关注很少。根据实习时教师的反映,考虑到课堂预设和教学进度,老师更偏向于选择学业水平高的学生或者是积极发言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学业水平高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进行成功的互动,而学业水平低的学生在互动的质量和互动的效率上都比不上学业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在面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将会采取不一样的互动方式,在与学业水平高的学生互动时,多采用肯定、积极的方式,而与学业水平低的学生互动时一般采用否定、消极的互动方法。论文网

还有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对于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和顽皮的学生的关注远远大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习中等的学生。那些敢于而又善于陈述自己观点的学生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达到教学预设;而对于那些顽皮不听话的学生教师也是非常关注的,因为这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喜欢做小动作或者开小差,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的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使正常教学无法进行下去。为了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就会更加的关注顽皮喜欢开小差的学生。而那些学习有困难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就容易被老师忽视,长此以往他们与教师的互动会越来越少,影响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培养。

最后,学生在教室里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他们与教师课堂互动的效果。坐在教室后面或者两侧的学生获得教师关注的机会相对来说比坐在中间的学生少一些,有的坐在比较偏的位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没有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同学大部分集中在教室后面或者两侧的位置。而那些坐在教室前排或中部的学生获得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则很多,而且坐在这一部分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很少出现。

2。2  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向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控制地位,这就导致师生互动多为单向的,即教师指向学生。这种现象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普遍。在我实习期间观察的28节课中,教师提问了664次而学生提问只有22次,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竟然只有3次。由此可以得出教师提问约占总提问数的96。3%,学生提问约占总体文书的3。1%,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约占总提问数的0。6%。通过实践调研不难看出,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处于控制地位,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发散思维,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总的来说,教师是主动的给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处在权威控制地位,师生关系并不平等,单向互动过多。

2。3  课堂师生互动的深度缺失

在当前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层次过浅,缺乏更深层次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内容主要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内容,教师为了达到教学预设,提出的问题要么是很简单的不需要怎么动脑思考的问题,要么是学生已经可以预测的问题。有的时候教师的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已经急不可耐地举手抢答问题,被叫到的学生很高兴,没有被叫到的学生就不开心。通过访谈小学生发现有的学生觉得老师提出的许多问题都只是走个过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的学生举手只是怕老师批评自己上课不积极思考问题。所以,太简单的问题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很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这样的互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积极的。怎样可以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师生互动的深度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150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