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真研究教材编写意图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内容“因数与倍数”在课改之前是通过“整除”概念引出因数与倍数,但课改后,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动手操作,写出乘法算式na=b,从而引出“n是b的因数,a是b的因数,b是n和a的倍数”这样一个概念.这就需要教师仔细思考这样变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整除概念不重要了?动手操作有什么意义?
(3)渗透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注重知识目标的培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是会被逐渐遗忘的,只有潜移默化形成的数学思想才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因此课堂上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清楚教材中都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1.2全面了解学生
许多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精心预设的教案,教学效果却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只注重了对课本内容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也需要教师去研究.以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文与抽象逻辑思文发展为例,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思文主要是具体形象思文,慢慢发展成以抽象逻辑思文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文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有直接联系,仍具有十分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口,脑,手,眼并用,在建立生动的表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是面向全体的,具有普遍性.但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学生性格特点,思文方式,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具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小学生的共性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了解班级的班风,班级纪律等;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
1.3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法,课堂对话法,课堂演示法,练习法,操作实验法.这就要求教师对每种教学方法适用的情境和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讲授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讲和理解能力,因此宜在小学高年级使用.而教授低年级学生一些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常用谈话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还包括学生的学法.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人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忽略学生的学法.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要我学”的接受型学习向“我要学”的自主型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向“发现,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探究式学习转变.
2 不拘预设,灵活应变生成
即使教师在课前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也绝对不可能把课堂上所有的情况都预料到.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具备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有时会与预设背道而驰.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预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当学生的思文走向偏离教师预设时,教师往往是把学生强行拉回到预设的教案中.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当教学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时,需要教师冷静对待,及时抓住学生有效的课堂生成,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而并非墨守成规.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下面就课堂中出现的三种“意外”情况进行阐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