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导学案”这样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份好的导学案就是新课改课堂成功的一半,它关系着教学的成果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为例,深入探究其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能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6274
[毕业论文关键词]扬大附中 导学案 语文教学 设计
回顾我国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教学一直没能彻底摆脱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主导者,甚至可以说是规则制定者,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者。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教育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努力,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实现以导促学,真正做到“学生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经过教育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教案和学案之后,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导学案”应运而生。
教案、学案和导学案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是教师以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情,以课题为基本单位的一种教学设计。简单地说,教案就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是教师备课的文本记录。 “学案”顾名思义是针对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而导学案是教师以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为目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引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能力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和导学案在内涵上有一定的重叠。导学案与学案相比外延更广,包含更多的内容。当然,导学案与教案和学案三者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类别,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案决定了导学案的设计内容,二者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导学案是由学案发展而来的,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于导学案中,体现和放大了导学案的部分内容,尤其是练习题和课后实践部分。
本文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它是首批办好的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现有54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2600名。始建于1951年,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与书院、师院结缘深厚,特别注重内涵发展,逐步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求真、求善、求美、求健”的校训,“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严、实、活”的校风,“乐学、勤学、善学”的学风和“严谨、扎实、创新”的教风,彰显了“书院流风,储英毓秀”的办学特质。本文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为例,通过分析其教学过程中的导学案教学案例,考察导学案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上的作用,探究语文导学案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导学案的主要环节和设计思路
由于导学案是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所以它的设计与编写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扬大附中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拥有了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导学案设计方案,在设计环节和具体要求方面都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规定。目前该校现行的导学案主要分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研习”、“课后延伸”和“拓展阅读”等环节,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和要求又有所不同。 扬大附中语文导学案设计研究: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