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所体现的价值观,反映社会希望学生应该形成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两版教科书的内容缺乏儿童情趣,人物形象难以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教科书虽然是成人编写的,但教科书的使用者大多数是少年儿童,倘若不懂换位思考,大量使用成年人形象,给儿童灌输成年人的价值观,要求儿童体会理解成年人的思想情感,这无疑是强人所难的。杜威曾说:“传统学校教育的学习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学生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1]。”一旦学生对教材不感兴趣,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犹如吞下了一口消化不了的食物。无法消化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他们的身外之物,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发展都是没有影响的。因此,如果我们在选择人物形象时能多塑造一些少年儿童的形象,与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相适应,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这些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还能让学生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不仅让他们“好学”,还让他们“乐学”。
(二)人物性别:重男性,轻女性
人教版中人物共有260个,女性人物68个,占了总人物的26.2%,而男性人物共有192个,占总人物的73.8%。苏教版中人物共有216个,女性人物43个,占了总人数的19.9%,男性人物173个,占总人数的80.1%,如表2所示。
表2 两版教科书人物性别比率统计表
女性人数 比例 男性人物 比例
人教版 68 26.2% 192 73.8%
苏教版 43 19.9% 173 80.1%
总体来看,两版教科书男性人物均远多于女性人物,这种数量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的性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别的,至少体现出在教材编者心目中的性别差异。教科书中的人物以男性为主,人教版中男性占73.8%,苏教版中占了80.1%,从教科书中折射出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关系。
形象塑造渗透特定观念,教科书中的人物职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男性大多数从事的是创造力强、意义较为重大的工作。例如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音乐家、医生、领导干部等,而女性所从事的职业都是较为平凡、辅助性的。例如小学教师、护士等。不仅如此,在人物形象的处事能力上也具有倾向性:男性往往是学富五车,机智果断,而女性则多表现出孤陋寡闻、优柔寡断。大部分女性角色都是以配角的形象出现在课文中,用以衬托出男性角色的杰出贡献与伟大形象。女性活动范围基本围绕家庭,这与中国传统思想要求女性“相夫教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在教科书中较少出现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女性角色。在统计中,科学家、艺术家领域中出现了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只有人教版出现了居里夫人这一女性科学家,显示出在高端科学、艺术领域的明显男性倾向。而在领导人统计中,几乎所有领导人角色均为男性,仅有苏教版花木兰这一女性领导人,但其身份还以男性为前提的。 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