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的问题。他把焦虑分为客观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客观性焦虑是对环境中真是危险的反应,神经性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的结果。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个性结构说,他认为人的个性是有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遵循快乐原则,寻求基本的生物需要。自我有本我发展而来,它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来自自我,又超脱自我,是道德化的自我。三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但很多时候产生的矛盾是焦虑形成的重要原因。
焦虑是人们在遇到或者是预感到危险和困难的出时产生的一种身体和心理上不愉快的综合情绪体验,如身体上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表现为血液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心悸、血压升高等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则有担忧、紧张、不安、恐惧、害怕、不愉快等情感体验。焦虑可分为状态性焦虑和特质性焦虑,状态性焦虑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焦虑,会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而特质性焦虑是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在相同的情境中情绪反应的强速和频率也不相同。
(二)分离焦虑的概念
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通常出现在与父母等所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通常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反应。这本一种正常心理反应,但是若过度恐惧和紧张不安,持续时间过久,则可能引起器质性病变,重则可能会形成神经症性分离焦虑障碍。多见于6~10 个月的婴幼儿,但也发生于其他年龄段。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分离焦虑的形成是在依恋的基础上的,幼儿出生后因为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满足自己,正因为如此,幼儿在不能满足自身需要时对成人的依赖就是恋,幼儿对成人的依赖越是强烈在与其分离是分离焦虑就会越强烈和持久,人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分离焦虑在一段时间内是正常的,但是对哪些持续时间过久和过于强烈的分离焦虑就要给予一定的干预了,不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自闭症,忧郁症等等。全世界每年因这些病去世的不计其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