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积极思考、协作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并激发其内心情感体验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2]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作更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将初中思品课情境教学的内涵概括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标和初中生的身心状况,教师以生活实践和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实现知识与能力、认知活动和道德情操相统一的教学模式。[3]由此可见,思品课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核心。
(二) 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1.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原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对于个体的认知活动,情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能发挥驱动、强化的作用。[4]而在思品课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情境,目的就是引起初中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加快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
第二,暗示诱导原理。[5]在教学中,根据思品课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初中生的思文特点,运用图片、视频、表演等直观艺术或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例来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心理倾向。
第三,角色转换原理。思品课情境教学创设的典型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感知对象,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
2.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的途径
新课改要求思品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就是充分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概括来说,思品课情境教学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音乐渲染情境。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有过这样的表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①在课堂上播放与思想品德教材的意境以及初中生的发展相协调的音乐,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视频再现情境。针对初中生的思文特点,利用视频短片来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能再现典型场景,营造更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教学环境,从而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
第三,表演展现情境。让学生表演模拟,就是在课堂上再现典型场景,用生活事件来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而学生通过对情境中的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趋动下换位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并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
第四,实践体会情境。思品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有目的地组织调查访谈、参观访问、公益服务等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
3.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6]对初中生来说,思品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该学科目前在多数省市的中考分值较少,因而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可想而知。而思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贴切、富有情趣的情境,一般可以有效地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7]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识上的冲突”的过程。② 思品课情境教学就是将初中生置于典型的场景中,通过设置道德矛盾,让他们运用已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而情境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班级辩论等环节,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4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