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师生互动”与普通的人际交往互动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对此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是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师生双方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3] 。二是认为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交流、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4]。具体的说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5]。在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阐释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主体间的“我——你”(I and you)关系,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6]。然而,教师作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关系,“师生互动”就是将这对矛盾进行协调和统一。综上所述,我认为“师生互动”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师生之间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双向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作用,是一种师生关系的动态呈现。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常见模式
就现状而言,师生互动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有明显对比的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权威主义,而另一种则是民主主义的[7]。
权威主义者将教师视为课堂的权威,而学生则是出于知识的接受方,互动的形式呆板单一,互动结果也不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为“问——答”的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将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此时教师既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也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又加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很容易对这种互动模式产生抗拒,甚至是恐惧,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疏离、学习效率下降。可见,这种师生互动是消极的、无效的甚至是起反作用的。
民主主义者则不同,教师在明确教育职责扮演好自身社会角色的同时,又不将自身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将自己视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顾问,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做出正确判断,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促进师生情感。显然,这样的师生互动是积极而有效的。
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4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