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现实教育中,传统教育观念仍根深蒂固。在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三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上成了课堂真正的“主演”,学生只是课堂中不起眼的“配角”,学生的课堂参与仅限于配合老师出演被设计好的“剧本”。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教学活动的局外人,被动地接受经由教师选择过的知识,只是行为的参与,根本没有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也就谈不上学生生动、全面地发展。
教育现实与课程改革的实质相去甚远,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则在于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以“有心"的方式积极的建设课堂,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这就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问题,也是使学生生命在课堂中散发出光辉的基本问题,这是使课堂变得精彩必须处理的问题。”[ ]
一、课堂参与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课堂参与的内涵
“参与”最初被运用在管理学方面,指的是个人在一种强调个人为集体负责并为集体奉献的集体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投入重视个人为集体“做出贡献、分担责任”,强调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活动之中,它带有激励性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动精神,使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换句话来说,参与意着平等、主动和互利,而不是差异、被动和消极。此外,参与也代表着卷入、参加活动的状态,个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均投入到活动中并从活动中获得认知和心理的发展。
曾琦借鉴Astin的理论,从心理学的视角入手,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 ]因此,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体现了其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态度,具体表现为在行为、思想、情感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深层次的投入。课堂参与表现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意识,裴娣娜也认为课堂参与反映了学生在不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同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表现,实现了个体能动的发展。[ ]
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结合课堂参与的实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指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活动中,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同时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的活动方式。
(二)课堂参与的重要性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传播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的,彼此互相交流合作的一种活动场所,在课堂这个封闭的场所内,对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的主动参与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样,对教师来说,教学设计最终都要通过课堂实际教学来呈现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全体学生在行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不断参与,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完成传播知识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旨在培养具有生命性、主动性、全面性的时代新人。[ ]课堂教学作为实现现代教育目的的实施活动,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课堂参与,一方面能够吸收理解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培养。作为课堂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途径,质疑不同观点,形成自我认知,这正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培养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 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