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感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结合文献资料中有关数感特征的论述及笔者自己的理解,笔者觉得数感就是人们对数的知识拥有主观地反应与意识。因此,笔者认同苏州市职业大学的詹国樑在《数感的特性》一文中对数感的特征的界定,他同样认为数感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思维方式的直觉性、知识的内隐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发展性[3]。第一,直觉性。直觉性是数感的本质属性,主要是指有关数感教学内容的一些习题,学生所采用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直观洞察、猜想与直接的领悟相结合的方式,不是通常的形式逻辑思维,并且数感的产生往往表现为自动地、无意识地思维活动,并带有突发性、瞬时性。第二,内隐性。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能将其划分为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内隐性作为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相互区别的一大特性,内隐知识是指那些无法或难以用语言、文字或符号的形式呈现的知识,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知识形式,而“数感”作为一种抽象的知识,内隐性就自然成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第三,发展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数感”作为发展性目标,它将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地位提高,并在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是因为设计时考虑到学生数感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因此,发展性也就成为数感的一个基本特征。
除了数感的特征之外,数感的构成要素也是数学工作者们研究的重要范畴,通过对数感构成要素的研究,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数感的构成要素,众多国内外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理解。通过研究中外学者关于数感构成要素的表述,并结合以上表述可以将构成要素分为:学生能正确理解数的意义;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学生能合理解释数的关系;学生能恰当运用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合理运用数的运算及估算,以及正确理解数的运算和估算。
(三)数感的教育价值
在数感教育价值的问题上,我国学者普遍认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表明的数感的教育功能,即一方面数感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理解、解释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4],这些都是“数感”的教学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便利和价值。通过研究我国学者对数感形成的认识,笔者认为“数感”的培养不可急于求成,需要不断地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后天的努力学习来获取,是在大量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积累中获得的。因此,学生“数感”的培养应该是从形成到发展的一个过程,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教师对于学生数感方面的能力也要加以培养和训练,让他们经历逐渐发展,最终形成良好数感的过程。综合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数感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体验数学世界的乐趣,找到生活实际与数学的联系;二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实践水平,当代社会更注重的是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渗透“数感”知识,需要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实践水平;三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会更多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形成一种“数学地”思考。
二、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2001年我国实验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数感”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掀起了一股国内研究“数感”与“数感”教学的热潮。伴随着两次《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国内许多处在教育一线的数学工作者们通过数感教学实践,就数感教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及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那经过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感教学的努力改善之后,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如何呢?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分析及路径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6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