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的承载着和体现者,他们的的科学精神缺失,会严重影响科学,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科学共同体中有些科学工作者、学者等道德欠缺,学术的功利主义色彩太浓,急功近利,科学精神缺失。主要表现在:求实求真精神的缺失;批判和创新精神的缺失;自由竞争和宽容精神的缺失;无私奉献精神的缺失。
(一)求实求真精神的缺失
科学研究是在尊重事实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脱离了事实的依据科学研究就会变成空想,科学是脚踩大地真正严密、谨慎、讲求客观事实的学科,因此它要求科学共同体发扬求实求真的精神。求真求实精神对于科学共同体,对于科学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一旦脱离真、脱离实就会变成迷信,虚假,科学共同体一旦脱离求真务实就会弄虚作假。然而事实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有些学者开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了某种利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求事实,不能够做到无条件地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他们受功利主义和物欲主义观念的侵害,把科学当成是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还记得原本令人骄傲的“汉芯”系列结果却是一出闹剧,上海交大的陈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学术界为了名声、金钱、地位去弄虚作假。上海交大陈进教授研发的“汉芯DSP芯片”,获列为“国家863计划”(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于2003年2月宣布研制成功,当时获得众多中科院院士的权威监定和认可。不过,后来自称“汉芯一号”研发成员的神秘人士在网上曝出惊天内幕,直指“汉芯一号DSP造假”,指该芯片技术盗自飞思卡尔(Freescale)的56800芯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当时,汉芯技术负责人陈进否认抄袭,后经调查举报属实,毫无疑问此事件成为中国版的黄禹锡事件,而且比黄禹锡事件更恶劣,引起的后果更严重。求真求实精神在这些观念和行为下遭到破坏,科研活动做的也就毫无意义。
(二)批判和创新精神的缺失
批判精神是从古至今的每一位科学家的基本特质,科学的新发现很多都是通过对以往的批判和怀疑得到的。波普尔认为“有没有批判精神是判断前科学与科学的分水岭,前科学充斥教条信仰和教条思维,而同益增长和成熟的经验培养出一种批判精神,教条态度比批判精神更原始,因为批判必须有被批判的对象,即业已存在的有影响的教条信仰。”[2]科学史上,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而提出了“日心说”;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和否定,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些史实告诉我们不要迷信权威,权威并不是真理的代表,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别人的成果进行批判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是当前中国科学共同体就是缺乏这种批判精神,有些人墨守陈规,对已有的经验深信不疑,迷信权威,对于前人提出的一些理论不敢去怀疑,去批判。在共同体内科学家之间应该允许彼此对各自成果的的怀疑和批判。有些人固执己见,不进行自我审视,不接受也不听取他人合理的怀疑与批判。在批判后创新,在不断的创新中去进行批判,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往前发展。在科学共同体中,有的人固步自封,随波逐流,坐吃老本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愿意去做进一步的突破跟深一步的探索。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一些理论不去做突破,不去破旧立新,一地坐享以前的建树。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问题探(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6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