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机选取13名在校女大学生,采用设置挫折情境和内隐联想测验方法,探究挫折任务对女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自我词与攻击性词联系的反应要快于对自我词与非攻击性词的联系,即女大学生存在内隐攻击性;t检验结果表明挫折任务显著增强了女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说明,挫折能够增强女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62616
毕业论文关键词: 挫折,女大学生,内隐攻击性,内隐联想测验
Abstract: Methods of frustration situation setting and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were used on randomly assigned 13female undergraduate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which frustration task have 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aggression.The study shows that, they are quicker at the relation between egocentric and aggressive words than egocentric and non-aggressive words, which means female undergraduates have implicit aggression; while t test result manifests that frustration task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ir implicit aggression, which illustrates that frustration can strengthen their implicit aggression.
Keywords: setback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aggression,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目 录
1 前言 3
2 对象与方法 3
2.1 被试 4
2.2 实验材料 4
2.3 实验过程 4
2.4 数据处理 5
3 结果 5
3.1 女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测量结果 5
3.2 挫折任务对女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5
4 讨论 6
4.1 女大学生存在内隐攻击性 6
4.2 挫折任务增强女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1 前言
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s)通常被定义为“一种经常性有意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1】自从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攻击性的本能论开始,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诸多有关攻击行为的理论和学说,如劳伦兹的习性学观点、多拉得等人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和班杜拉的观察-模仿论等,这些研究大多通过考察个体的外显攻击行为来研究人类的攻击性。受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的制约,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显攻击性行为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取向研究的快速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们借鉴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的研究方法对人类攻击性进行了研究,从而认识到了人类的攻击性具有内隐性,即内隐攻击性。【2】
内隐攻击性是指个体通过内省或自我报告意识层面上无法识别或无法正确识别的, 却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潜在影响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倾向。【3】目前内隐攻击性的研究主要是用Greenwald【4】于1998年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进行,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概念词与属性词的分类任务,以测量这两类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测量个体的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以反应时为指标,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对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进行分类判断,并按相应的键做出反应,从刺激呈现到被试按键反应的时间延迟即为反应时指标。反应时的长短反映了有机体内部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如果刺激类型与被试内心的内隐态度相一致,则加工简单,反应时较短,反之则更长。因为整个反应过程是非常迅速的,而且实验目的也很隐蔽,被试很难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和意识监控,因此可以认为其结果反映的是其内隐层面的认知态度。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挫折对女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6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