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流动儿童的道德动机特点研究(2)

时间:2021-09-28 21:10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对道德动机的研究。李伯黍等人从探索道德性动机与实际道德动机的特征、差异、关系及发展特征等方面入手,研究我国

国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对道德动机的研究。李伯黍等人从探索道德性动机与实际道德动机的特征、差异、关系及发展特征等方面入手,研究我国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特征[ ]。目前国内心理学界研究涉足了幼儿[ ]、中学生等群体,但针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实证研究更为缺乏。

1。1  流动儿童的概念及现状

有关流动儿童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从人口学上讲,强调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认为流动儿童是指流动人口的子女,一般指15周岁以下随父母移居城市上学的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概念相对应。另一种则从制度上讲,强调流动儿童的户籍,认为流动儿童是指其居住地与其户籍地不一致的儿童。《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以上规定虽较为准确的概括流动儿童的特性,不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为流动性、思想观念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一些适龄的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入学,导致入学晚,年龄偏大,年龄范围可适当扩大。其次,由于我国的学籍管理制度,流动儿童只能返回户籍所在地上高中,所以在寻找被试时,无需考虑高中及以上学校。最后,“有学习能力”的范围太广,为研究带来难度,且笔者能力有限,取其狭义,仅选择学校已经接收的流动儿童为本研究对象。因此,为方便本研究工作的开展,这里我们综合上述两种角度,参考《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流动儿童是指“6至18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移居城市且在流入地的小学或初中就读半年以上的少年”。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长,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时,全国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2。45%,规模近1834万人[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约有2。3亿农民工进城务工,跟随他们进城的流动儿童大约有2000万。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为29247万人。同2010年调查时相比,增加了3108万人,增长11。89%。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逐日攀升,随之而来的流动儿童这一群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绝大部分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而另一部分则是处于容易叛逆的青春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保障他们健康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所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学习情况、卫生条件等与当地城市儿童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在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缺失、学习情况堪忧、失学率偏高,存在学习间断现象。在卫生方面,健康状况隐忧颇多,卫生条件较差。曾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让笔者大为震惊。某一进城务工人员家里有4名流动儿童,年龄最大的已经有13岁了。他们直至进入小学且在老师的教育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洗澡,才知道应当注意卫生[ ]。在心理方面,有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始终差于本地儿童[ ]受歧视和排斥的情况普遍,孤独感较强,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续等[ ]。但也有研究证明其积极心理品质处于理论的中等及以上水平,并不仅仅是负面、消极的[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界学者们开始对流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展开研究,道德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而道德动机又是道德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动儿童道德动机的特点研究不容忽视。 流动儿童的道德动机特点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242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