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会哭。
师:是啊,流泪是激动的最高境界。试想一下通过努力你获得了学习小能手的称号,站在讲台上领奖的时候,脸上露出的表情大多是什么样的?
生:开心的笑。
师:是啊,那么就带着这样一种激动的心情,脸上露出笑眯眯的笑容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在上述这个教学案例中,由于窦桂梅教师的细致观察,及时指出学生朗读时面部表情的不够到位。而当学生以“会哭”来回答“你们激动的时候面部表情会怎样”时,教师意识到学生激动的“哭”与一般意义上的“哭”混淆了,随后教师又进行了恰当的引导,学生才能真理解到激动的那种心情是怎样的。正是由于窦桂梅教师关注细微之处,进行恰当的评价引导,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使用上更加富有激励性,表扬、肯定的语言越来越多。不过,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评价语言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3。1 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
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判断的评价,只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仍以《狐狸与乌鸦》教学实录中的片断为例:
师:“你想对狐狸或乌鸦说些什么吗?”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生1:“我想对乌鸦说,你不应该相信狐狸的话。”
师:“不错。”
生2:“我也想对乌鸦说,你太爱听好话了,被狐狸骗了都不知道。”
师:“说得真好!”
生3:“我想对狐狸说,你真聪明,能从乌鸦的嘴里把肉骗到手。”
师(楞了一下):“你的回答很有创意。”(学生得意地坐下。)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中“好”“真好”的多次出现,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无法启迪学生思维。虽然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充分发挥评价语言激励性的作用,成为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但是教师切不可滥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的回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不过坐下来再想想狐狸能把肉骗到手更多的是它的聪明还是它狡猾的本质呢?”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问题上,而并非沉醉于教师千篇一律的“好、不错”的夸赞中了。
3。2 课堂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
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评价的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习惯等情况。而这些情况正是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智特征的外在表现。但是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会极少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的语言使用的比较模糊,同样的评价处处皆用,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评价的语言重复。通常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文本的解读,并没与深入到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之中,所以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作出的评价多半是用“嗯、哦、啊”等随意的口头语应付,要不就是简单的重复学生的回答。二是语言指导方向不明确。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仅没有判断,更没有改进的方向,只是采用“很好、不错、行”等模糊不清的语言来敷衍搪塞,学生根本不明白自己的回答究竟好在哪里,更不用说这些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的评价,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一定的启发、学习作用了。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及其策略探析(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