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散文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是周作人从西方引进“美文”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书中,对散文如是定义:“中心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基于此,要想读好读懂一篇散文,最本质的是要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去品读作者本人,散文要读出“我”的情感。
语境视野下解读散文就是利用语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对散文文本进行透彻解读。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有理论的支撑在,分析就会有理有据;二是凭借语境相关因素解读文本,以此对文章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更有利于对文本完全理解;三是散文文本语境化形成了一般的程序性知识,可以提供分析文章的一般方法步骤,此法有利于向一线教师群体推广,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下面就以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为例,尝试对散文文本进行语境化解读,提供分析散文的一般方法。并且,在文末附录部分,在语境化解读散文文本的基础之上,运用语境教学理论完成一篇《老王》的教学设计,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上下文解读法
上下文解读法是分析文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分析文本时最忌讳的就是脱离文本内容做不着边际地猜想。因此,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紧扣文本,从而我们对文本的把握需要更加细致入微。
(一)从文本出发
《老王》是一篇具有回忆性质的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因此它就有这类散文所特有的性质。第一它是写人叙事类散文,离不开所写的人和事。其次它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和现在的“我”的态度的不同。最后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文章最基本要解决的问题如下:一是老王做了哪些事?二是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是“我”和老王的关系如何?四是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对待老王的态度有何种不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散文的重点是作者自身的情感,但我们依然需要分析老王。然而,读老王并不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标,解读老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读作者。只有透过“我”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那些细节,我们才能于细节处窥探作者的灵魂。
1。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一开始需要明确人物的身份,第一段就告诉我们老王是蹬三轮的。他生活贫苦,没什么亲人,没有组织的关心。是一个善良、朴实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
分析人物时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判断,老王的人品和性格特征无一例外都包含在他的行为之中。老王在与杨绛先生一家相处时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老王送冰
送冰的故事里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一是老王给“我”家代送冰,只要一半车费;二是老王送的冰比之前的人送的多一倍,且冰价一样。用文中词概括老王的特点就是老实。
(2)老王送默存
他送钱锺书先生去看病,非但没有要钱,还是坚决不肯拿钱。这里的坚决不可以删掉,表明老王对待杨绛先生一家的好是发自内心的好,不愿意收钱的态度是非常决绝的。当杨绛先生执意要给他钱的时,他还询问其有没有钱。注意这里的修饰限定语,老王问杨绛还有没有钱是哑着嗓子悄悄地问的。哑着嗓子悄悄问就是老王把作者当成了自家人,非常关心杨先生的生活状况,并且压低声音只有两人能够听得见谈话,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杨先生的面子。可见老王心细如丝,并没有像第二段中所说的“脑袋慢”。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老王脑袋一点都不慢,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勇于维护他人的尊严,是心地非常善良的人。 语境教学视野下的散文教学设计研究(14):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