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学关键。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速度与兴趣浓厚与否成正比。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克服单一的作文教学思路,让学生意兴生发,有“趣”可寻。
(一)命题要有新意,打开学生创作思维的闸门
作文练习中,教师很多时候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命题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全班统一训练,便于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指导,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兴趣。于漪老师曾说:“好的作文命题,它能迅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兴趣成为他们新旧知识的粘合剂,让知识转化成能力。”但有些老师在命题时随意性很大,没有一点新意,有时出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大而空的题目,死板呆滞,让学生望而生畏。这不但使学生失去作文的积极性,还使学生陷入公式化、口号化的泥坑。命题作文的题目要出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广阔天地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写这样的作文,不仅将来有用,在现在的生活、学习中也有用。命题必须新颖、灵活,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把握住生活和时代的脉搏,方能与学生的创作欲望应和。
如何才有新意,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修辞手法来命题。 运用修辞能增强感染力,把意思明确而形象地传递给学生。例如让学生写教师关心学生的内容,可以用《教室里的“太阳”》来命题,以“太阳”比喻教师暖人的情意,寓意显现;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和蔼”之类,则平淡无奇。又如要求学生围绕“读书”写作,可以用层递的方法来命题:《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以递进的修辞手法把读书的乐趣及要求简洁生动地诠释出来。修辞除了比喻,还有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围绕保护树木、热爱自然来写作文,可以用《小树笑了》为题,让小树具有人的情感。学生心头一亮,就会乐于动笔了。
2、我们可以从事情反面或是侧面来拟题。如为了写学生和父母消除代沟,要听父母的教诲,可以设定《我不想说再见》为题,会很有吸引力。
3、还可以在标题里设置悬念,一下子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让其有话可说。如《楼上落下的红丝带》就富有典型性:楼上怎么会有红丝带?结局又会如何?学生一看题目,脑海中就会翻腾起诸多疑问,创作的欲望就会喷薄而出。
4、命题要活。即一个命题在教者的指导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班长的二三事》,学生掌握写法后,也就可以写妈妈、老师等人了。
5、命题要熟。教者要围绕学生耳熟能详的人、事、物来选题。如《那天,我笑得好开心》、《同桌的你》等。这些人或事、物,学生非常熟悉,天天见面,自然容易下笔了;假如选定的题目是学生陌生的,他只能乱写一通。
(二)创设一定情境,点燃写作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情境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心中有“兴奋点”“闪光点”“动情点”,引起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例如,在学生阅读完马尔克斯的小说《我只是来借个电话》后,李崇建老师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他先随意虚构了“甘耀明”和“吴琪仁”之间的故事,以“爆料”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讲述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各种想法迸溅。在这样一种情境下,教师要求同学们写出感想,便水到渠成。
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所有创设的情境都从实践中来,发轫于“文外”。教师要从以下“五多”去引导学生,才能使自己创设的每个情境有“现实感”,引发学生共鸣: 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摭谈(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