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今年十月起在上海市J小学三(1)班实习,主要接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期,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不仅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还由“写话”转变为“习作”。同时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三(1)班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后,对课文内容等能很好得掌握,唯独“习作”的影响特别明显。他们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但当提笔时却无从下手,由此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笔者想到了以中低学段过渡期的习作教学为切入点,就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二年级下期和三年级上期这两个学期,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法、调查问卷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深入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策略。论文网
2 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此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启蒙作文的研究,针对小学一二年级;二是对起步作文的研究,针对小学三、四年级。
2。1 对启蒙作文的研究
很多一线教师都提出了有效的低年级启蒙教育能够抓住学生的习作兴趣以及打好良好的基本功基础,从而为三年级的习作做准备。张中行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提出:作文就是先在脑子里进行构思,再以书面形式写下来的一种活动。因此,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乐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实现从说到写的转变。由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他们特别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于是于花丽老师提出了利用教材插图来指导学生说话。首先得让学生看懂图上的主要内容;其次能从图中看出时间、人物关系等;再是抓住细节,如人物神态、装束、动作等;最后将看到的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叙述。[1]勃朗斯基说过,小学生最能接受的、最合适的写作方式就是写小故事,而不是写描写文。[2]张爱娟老师在这基础上得以发展,提出了自编故事书的策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在里面记入老师讲的故事、同学讲的故事,最后记下自己的故事。同时还要为这本本子取个好听的书名、设计个精美的封面、配上美丽的插图,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习作兴趣。[3]
在抓住了学生写作兴趣后,就得开始训练他们的写作基本功。陆家梅老师在《启蒙与养成:对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思考》中提出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可给学生出示范文或照着课文优秀段落进行仿写,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形成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4]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提到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是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作诗作文能力。[5]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就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就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习范文中作者写作的技巧,培养其习作的能力,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
2.2 对起步作文的研究
首先,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体验的机会。邵正川老师在其《浅析小学起步作文“开放式”教学策略》中指出应让学生的视野向课外拓展,借助实物、现场感受等使学生得以充分地观察、感知和体验。[7]书本里的只是理性知识,只有让他们充分体验生活,才能把听到的、看到的、感知到的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有机结合。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在起步阶段应写观察作文,观察物体、人物、景色等等,通过各种感官,将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转化为书面形式写下来。[8]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张志公先生在充分总结语文习作教学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先培养其习作的兴趣,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内容精炼、语言严谨。[9]不少研究者都赞同这“先放后收”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中低段过渡期习作教学策略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