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就指出:人类需求按层次可依次分为五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哲学意义上,价值作为一种主体性现象,广泛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是以主体的需要为尺度而形成,并随着主体的需要而变化的一种现象,是客体的存在、结构、功能和变化趋向与主体生存发展需要的一致性和统一,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5]由此可见,价值关系的形成与需要密不可分,价值是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一种状态,而需求则是衡量价值的内在尺度,这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既他们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制定规范并展开活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我国还是很不平衡的小康,尚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作为社会zhuyi现代化建设的底层劳动者——农民工,由于劳动时间不断延长以及劳动强度不断增大,其自由时间大大缩短,用以从事娱乐消遣的时间被占用,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则更高层次的需求超过了他们当前的生活需要。
(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现今绝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有限、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待于提高。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精确理解社会zhuyi核心价值观。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多种价值观相互冲击,如拜金zhuyi、享乐zhuyi、功利zhuyi以及个人zhuyi等,对我国价值观认同造成许多消极影响。而且由于自身的限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蛊惑常常使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对于农民工来说则是更大的困扰,也严重影响到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他们常常只看重金钱和享乐,如当代女性“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择夫标准等现象。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三)教育主体不明确以及理论表达不凝练、教育方法途径过于单一
首先,“社会zhuyi现代化建设教育者既是进行社会zhuyi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也是社会zhuyi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在社会zhuyi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6]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规模庞大、流动性强,他们远离农村无法参与农村的正常政治生活,而且由于户籍的限制无法享有城市市民正常的权利,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往往只对他们进行技能上的培训而忽视思想教育。他们的政治组织归属哪里尚不明确,是阻碍其社会zhuyi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有些群众认为社会zhuyi核心价值观表达理论性太强,不够通俗易懂,对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理解和接受更有一定的难度,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农思想和封建思想,对于社会zhuyi核心价值观存在疑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自觉的融入到核心价值体系中去。最后,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7](P139)现阶段的农民工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代,成长在网络时代,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且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但是大多数教育者把农民工聚集起来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脱离农民工群众的实际生活,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农民工的主体性。其传播途径过多的依赖传统媒介,而忽视新媒体的作用。
农民工阶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选择(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