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需要评价反馈情况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这十五年里,我国的教育从以前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到现在的引导式,探究式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引入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加注重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在这期间,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学者,从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再到课堂教学以后的课堂反思,各个高校的教学教育研究者,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有涉及到对于科学方法的教育,评价以及编制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施建议,这些很有深度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样在我国教育论坛中涌现,可见对于科学方法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国的学者还是很重视的。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新课改改革的影响以及作用逐渐显现,人们越发的认识到科学方法在教育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掌握,只有有效的掌握和熟练的应用科学方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大大加强。那么这些年间,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到底怎么样,科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到了哪个档次,这个就需要通过试题的编制对学生所掌握的科学情况予以评价,一方面能够检测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这些年来新课改的实施和效益情况。
笔者提出了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和途径,以及实施建议,如在教学目标中关注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方法教育。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让学生明白掌握科学方法远比掌握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科学方法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科学方法的评价确定新的框架,为推进并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1。2研究问题与内容
本文首先从理论研究入手,对科学方法等概念进行定义,辨析科学方法的层次。然后对初、高中物理各类题型进行解析,依据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学试卷题型进行分析、对比,将不同的科学方法出现的地方、出现的频次、整个初中阶段这些频次变化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尝试找出初、高中科学试卷中使用相对比较频繁的几种科学方法出现的规律以及规律背后的原因。经过对各地中学生科学试卷对比分析发现,初中科学试卷题型中涉及到的科学方法大都是一般科学方法。比如初中科学中侧重于实验探究与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和放大法。这两类方法出现的次数最多,在试卷中的比重也很大。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中科学方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研究影响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是采取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单一变量,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最后实验总结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其次在题型中出现比例较多的是比较法和分类法,比如比较晶体与非晶体融化和凝固的异同点,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这种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也很好的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比如将物态变化进行分类,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分类法可以使学生们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理解。实验法和观察法很多时候是在同一个探究实验中一同运用的,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实验等方面都有所要求。其余试卷题型中涉及到的还有等价变化法、模型法、放大法等,这些大都在试卷中有所体现。如在振动的音叉旁边放上一个乒乓球,将原本细微的、肉眼不能辨别的振动放大为明显的、肉眼可以明显识别的乒乓球晃动过程论文网 科学方法的评测编制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