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初探(3)

时间:2022-01-17 20:57来源:毕业论文
反之,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往往同和谐家庭的价值理念相违背,它在亲子关系上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亲子关系中家长处于强势地,父母在父母和

反之,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往往同和谐家庭的价值理念相违背,它在亲子关系上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亲子关系中家长处于强势地,父母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会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即使父母的言行是合理的、正确的,孩子也肯定会出现在一个阶段的叛逆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肯定会经历叛逆期、心理断乳期等,在这段时期里,父母与子女会自然而然地冲突、对抗,而如果父母的价值观念本身是错误的,这对构建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格更是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对其人格发展是不利的。

二是父母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往往成为孩子的榜样示范。一对夫妇如果有坏习惯,例如,酗酒,骂人,打架,往往会通过这些方式来发泄不满,这容易使孩子们模仿,而中小学生的模仿力又是最强的,长此以往他们会形成不好的品质,完全不利于人格健康发展。

三是对孩子漠不关心,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繁忙,使许多人身心疲劳而无暇关心孩子,而缺乏科学合理的家庭照顾很容易使孩子进入现实社会太早,中小学时期正处于充分接受外界知识的时期,从而易在身心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走上歪路。

总之,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和谐家庭关系的基础上的,不和谐的亲子关系极易让孩子养成冷漠,自私,急躁,不宽容,缺乏同情心的性格,形成败坏道德的人格。

3。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对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有负面作用

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仅是基于和谐的家庭关系基础之上,而且与家长、与具体的家庭教育模式也是高度相关的。非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其道德品质、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危害性。

(1)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

这种家庭教育模式是目前我国社会现实中最普遍的模式。其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无论是生理上的需要还是精神上的过度关注,二是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这种家庭的原则是不科学的。这样很容易导致自家孩子和其他家庭的孩子在交流接触时态度傲慢不尊重人,这种性格的逐步发展往往使孩子形成“只有满足我的人才是一个好的人”的观念,那么在现实社会中,当然会有需求不满足的时候,他就很容易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去反对社会道德,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形成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核心家庭的结构使儿童的数量在受保护的地位。这有我们的国家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人们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生存压力增加的原因,

二是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庭,长辈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认知使得自己对独生子女宠爱异常,也就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度放纵。

三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过度放纵孩子提供了相当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改变了老一辈的精神观念,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过苦日子。

四是缺乏科学教育孩子的认知,不知道该如何去培养下一代。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方式已经不同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了,如何使家庭教育适应新时代需要,这是一个新课题。

(2)专制家庭教育模式

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的典型特点是父母教育中都是强势地位,孩子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不能违背。其中,棍棒教育作为一种极端的滥用的手段保持着父母的权威。专制家庭教育模式,孩子并不是作为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个体被对待,这种模式中,孩子是不受尊重的、与家长待遇不平等的,虽然这种模式简单易操作,但它往往是粗鲁甚至野蛮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会留下阴影。 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初探(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85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