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区分常见昆虫中的益虫和害虫。
以上两个案例都反映出该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忽略了情感目标,忽略了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五条“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强调了要培养幼儿关爱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珍爱一切有生命的个体。通过与日常生活环境中动植物、大自然的接触和探究,让幼儿感受和发现自身所处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对自然资源的探究欲望,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对于这些情感目标,有些农村幼儿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把握得不够准确。
(二)活动内容选择不合理
重视科学实验,忽视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和科学现象。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要求幼儿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3]科学教育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现象、动植物、人体,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科技教育[4]。3-6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具体包括:探索和研究人体;自然生态环境;探索了解自然科学现象;探究了解现代科学技术。
通过观察分析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许多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常常忽视在生活中引导儿童关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科学现象。只选择科学小制作或者预设好的科学小实验,如:有趣的肥皂泡沫、沉浮、神奇的磁、电动小玩具、摩擦生电、制作传话筒等。
科学教育活动探究的对象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如:认识自己、水的特性、植物的生长过程,雨的形成、灰尘从哪来等。在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探索中,让幼儿理解和感受科学,了解周围世界的神奇,感受科学就在身边。[5]
(三)活动过程安排不恰当
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忽视非正式的、随机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自身的特点:过程的探索性;方法的多样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导入,展开,结束三个环节应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主动探索,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方式应多样。通过观察分析该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认识还不够。
【案例】:有趣的磁铁 (中班科学)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魔术表演,花哨热闹,幼儿在此环节迷茫混乱,整个导入环节整整用了十分钟。
2。展开部分:全体幼儿开启磁铁“寻宝”之路,孩子们一起拿着磁铁寻找能够被吸起的材料。
3。结束部分:集体报告探究结果。
在这个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魔术表演,幼儿集体参观,虽然目前我国幼儿园主要采取的活动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6],导入部分的集体参观看似热闹,但是组织形式过于花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展开部分是幼儿集体探究,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缺乏随机教育和个别指导,其探究过程中的材料是老师提供的、固定的,教师也没有引导幼儿主动去讨论、扩展。结束部分是幼儿集体汇报探究结果,探究结果也是教师预设好的,忽视了让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在实际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采用民主教学,与幼儿处在平等地位,并鼓励幼儿主动探究。
(四)活动评价方式不完善
1。重视终极评价,忽视诊断性评价
【案例】:沉浮 (中班科学)
活动过程: 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组织幼儿观察哪些物体沉下去,哪些物体浮上来。活动过程中教师只引导幼儿探究教师预设的实验结果。而有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让沉下去的物体怎么才能浮上来,浮上来的物体还会不会沉下去时则被教师忽视。 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常见问题及对策(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9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