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加法结合律》课堂教学实录分析(2)

时间:2022-09-21 22:46来源:毕业论文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课标要求 随着国家 经济 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之后,对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特别重视,人们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课标要求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之后,对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特别重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2]。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这是和其他课程不同的,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力,还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认知水平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知识他们接受掌握的程度,现在大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选择教学方式的不合理,让学生一味的做题等都是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偏低的原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有效率的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已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或一些教具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不同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制定出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独特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使得每一位小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加法结合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责任心有待改善

小学的学生是直接从家庭教育过渡到学校教育,学生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对老师的依赖,学生还不能够自已独立去学习,需要教师引导着去学习。“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4]。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在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学习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到时间了去上课,在课堂上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课,讲完课就让学生做课后习题,布置课堂作业,到了时间就下课,这就是教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本不关心学生对本节课讲授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而是一味的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拼命的学习。在听课过程中,基础好又聪明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到很多知识,而底子薄、基础差的学生基本上学不了什么知识。长此以久这样的恶循环,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就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关心和爱护,及责任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在《加法结合律》这节课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教师责任心的问题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无论答对答错都不予评价,也不让学生自已评价。对于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学生是否听明白、弄懂了,一点也不关心,在讲课过程中也没有询问学生是否听明白了,是否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完了,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做,之后只是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写作业,而不是走下讲台看看学生做作业的情况,是否对本课的知识点掌握了,学会了。 《加法结合律》课堂教学实录分析(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996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