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F7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176-0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新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主办并管理,主要立足地方。服务区论文网域,而如何培养直接面向地方市场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则是当下教学实践的探索重点。国际贸易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紧迫性的需求,其培养模式及专业课教学方法也要与传统的理论型。研究型相区别。这样的分析,特选取教育部确定的国际贸易等经济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国际金融为例,初步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难点
(一)理论抽象难懂,与实践难适应
应用型人才培养相比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更强调实践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有效实践的先决条件是理论的系统性充分掌握,单纯强调实践作用忽略理论教学重要性是不科学也不可取的。作为经济学专业课程,国际金融同样具备其他经济学课程理论抽象晦涩的特点。例如,汇率理论这一基础性理论涉及到国际金融中基本的外汇。汇率。汇率标价等概念和汇率决定理论等,也是后期外汇交易教学展开的基础,但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收到学生太难了。不明白“等反馈,即使是优秀学生也是如此。这就使学生产生畏难厌倦的情绪,进入不想再学了“的恶性怪圈。汇率基本理论掌握不好,进入外汇交易的实践教学时,学生更是一头雾水,从而影响应用操作能力培养。
(二)多学科综合性教学要求高
国际金融是一门多学科融合课程,很多知识点。能力点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其融合了金融学中期货期权。金融投资等知识,也融合了经济学中收支调节的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学中进出口实务等。外汇汇率计算与风险管理部分要求学生必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当今信息化时代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技术。这使得单一教师仅通过课堂传授很难达到预期中知识有效应用的目标。
(三)涉外性实务教学需求多。难度大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的国际金融课程,在实务教学方面具备国际贸易及金融两门学科特点,既要求学生掌握企业涉外经营中的国际结算。国际融资等业务,也要求掌握外贸进出口报价核算等业务,其强烈的涉外性特点,使训练学生熟练使用英语这一今后工作的必备工具并用其进行实务模拟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就地处非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内陆地域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涉外性实务教学对任课教师和教学系部实践安排都是极大挑战。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一)知识传授转为素质培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局下,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再合适,地方本科院校各级院系。教师都应转变思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新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体系,将国际金融理论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对学生技能应用的素质培养,启发学生自我探索,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课堂教学兼容实践模拟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前文所述种种难点,实践教学长期课时不足,难以成形,仅仅处于辅助教学不受重视的地位,许多院校甚至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导致学生通过实践教学锻炼综合应用能力的机会不足。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不拘泥于实验实习的形式,教学过程中不拘一格采用多种实践方法,合理安排实践比重。
(三)理论教育结合时事热点
国际金融课程是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课程,随着历史发展政治演变,国际金融领域从理论知识到现实演变能有了巨大变化,是一门必须紧跟现实情况。紧抓热点时事,既扎根于教材理论又不能局限于教材理论的课程。紧跟时事热点,既可以让学生从最新的国际金融发展中获得最新的知识,又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以国际化心态面对问题打下基础。
(四)传统授课结合网络技术
教学方法是推动教学的途径,单纯依靠传统灌输教学既不利于知识传授也不适用于信息社会。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经济形势已有了很大改变。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下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也应适应这种变化,围绕学生未来势必用到的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可行性对策
在以上思路的指导下,结合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提出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可行性对策如下。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情景教学法中最基本的一种,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如在讲解汇率时,引入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在讲解外汇衍生工具时,可以中信泰富期权投资失败为例等。通过选择时效新。典型恰当的案例详加讲解,再辅助以启发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划分小组讨论,安排适当时间进行PPT案例分析陈述,通过对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剖析,使教材中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兴趣和理解力,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引入演练。竞赛等考核模式
为了贯彻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思路,不止要在教学上做改变,也要优化传统的单一理论化考核方式,引入实务训练,建立新型的实践+考核“模式。1。分组分角色演练
为融合国际金融实务和国际贸易实务,可将全班分为数个小组,每组成员分别扮演贸易实务中的各个角色,如进出口商人。商业银行。贸易公司。海关。中介公司。保险公司等,利用国际贸易流程要求学生完成从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发货。换汇。风险规避等一系列过程,教师综合各小组业务完成规范性评判打分。既练习学生实践能力,又打破一考定成绩的死板模式,更能加强学生综合性应用能力。
2。投资竞赛
加大实训投入,建立金融实验室,利用外汇模拟交易类软件开展投资竞赛,利用软件自带的排名系统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外汇市场风险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培养行情分析与实盘操作的能力,真正达到应用型培养的目的。
(三)建设网络课程,紧跟时事热点
由院系牵头加大网络硬件设施投入,通过建设开放式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等,搭建国际金融网络课程平台,既方便教师课外指导,又便于学生查询授课资料,更可以利用平台开展上文中案例讨论。分角色演练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和活动开展情况,加强师生间交流互动。网络课程平台中引入时事热点,由教师或教师选取优秀学生随时注意当前国际金融发展变化进行材料搜集,导入专门页面,要求学生加入时事热点讲评,拓展理论知识,加强实际应用,锻炼学生探索精神。
(四)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开设双语课程
1。三方合作,加强实践师资培训
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执行人是教师,为培养将来可以独立从事对外贸易实务的应用型业务人员,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课程中哪些是职业所需,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中熟悉未来工作需要。当前,各个地方性本科院校执业教师主力大多为一出校门又进校门“的80后“,基本从未参与过对外贸易实务,造成学生实践过程与未来工作难以对接,间接影响区域内行业发展。为此,应结合地方。行业。院校等三方力量,邀请业内实务工作者。资深学者。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等以讲座等交流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应用型培训。争取企业支持,鼓励教师到对外投资企业挂职锻炼,搜集实际案例以备教学。也可校内开展教师之间的教研讨论。座谈等,分享实战经验。扩大学术交流。
2。鼓励开展双语教学
前文已述,双语教学是由国际金融课程的涉外属性决定的,是培养学生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的必然途径。为了在未来工作中顺利沟通,开展双语教学以便学生对英语专业术语能达到规范化表达是不可忽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意学生的英语水平,平衡中英双语的尺度,因材施教。
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各地方性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有其特殊之处。国际金融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不但要从学生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实践,也要从教师角度引导教师合理寓用“于教“,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國际贸易专业應用型人才培养探索【3285字】: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4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