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研究(2)

时间:2023-07-20 22:40来源:毕业论文
二、文献回顾 三、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分析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首先,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更

二、文献回顾

三、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分析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首先,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据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浙江省农村人口总数为1844。7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54。0万人,占总人口的11。7%。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数为3。1人,农村空巢家庭大幅增加。根据浙江省老龄了解,截至2014年末,浙江省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共65。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92%。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分别为21。31万人、44。08万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失能老人住在农村,农村照料需求远高于城市。再加上农村老年人经济基础薄弱,养老保障制度又尚不健全,社区服务还不完善等原因,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论文网

农村目前的养老的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根据实地走访发现,老年人多数仍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其中三代居住的占大多数。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分户居住,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前提下的,经济来源靠老人劳动获得和子女供养。农村的老年人将拥有的土地分配给子女耕种,这样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子女提供的生活费用。很多家庭虽然是分户居住,但老年人家庭与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距离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分而不离”的现象(阮梦丹,2015)。

此外,还存在着农村社区养老、“五保”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商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形式的养老保障(张洁,2013)。但是,这要视各地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也没有形成一个很完整的社会保障的养老体系或模式,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的社会养老在农村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又因为子女的进城务工使得家庭养老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使得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环境下,如何使家庭养老在农村依然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者如何使家庭养老方式能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

四、样本基本信息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浙江省宁波余姚、 温州龙湾、 嘉兴南湖、舟山定海、绍兴柯桥、 湖州安吉、金华东阳、 温州乐清、丽水莲都和景宁、衢州开化、台州黄岩、 湖州长兴等县市的农村地区采访了120户家庭,共520位居民。通过入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15份,回收率99%。总体调查对象中,女性230人,占44。2%,男性290人,占比55。8%。年龄分布上,45岁以下100人,占19。2%;45—60岁156人,占30%;60岁以上264人,占50。8%。 月收入500以下65人,占12。5%;500-2000之间260人,占50%;2000-4000之间78人,占15%;4000-6000之间26人,占5%;6000以上4人,0。8%; 无收入74人,占14。2%;不清楚收入状况13人,2。5%。另外,几乎每户家庭都有土地种植收入,仅依靠土地种植的有66人,占12。6%;既有土地种植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的有184人,占35。4%;仅依靠工资性收入的有188人,占36。2%;其他收入的有8人,占1。5%;无劳动收入的有74人,占14。2%。

五、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代际交换间老年人的地位过于被动

从创造价值的角度看,人的一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出生到参加劳动前的时期;二是从参加劳动后到退出劳动的时期;三是退出劳动后的老年期。在这三个期间,只有第二个阶段是创造价值阶段。父母在第二阶段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来抚养子女,同样子女也会在第二阶段创造价值来赡养父母。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交换动机,即父母通过抚养子女以换取子女的赡养。父母对于子女的经济投入除了满足子女在第一阶段的生活需求外,最大的两笔投入,一是教育投资,二是婚事投入(杨帆等,2016)。这两者表面是财富从父母流向子女,实质上是以此换来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尽孝责任。然而,父母对子女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问题的调查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8710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