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引言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互联网论文网+“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指出关于互联网+“行动,谋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新引擎,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领。支撑作用的新业态。新产业,农业是互联网+“行动的核心领域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15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指出: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从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国内发展趋势来看,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农业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
未来,培养既懂传统农业,又懂电子商务的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对破解三农领域中困扰市场已久的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意义深远。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全国共有500多所高职院校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在运作中通过借鉴国外理念,推进了双证书“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盲目仿照,缺少与行业结合的清晰思路,缺少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电子商务人才,特别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从业者大部分非科班出身,从业素质不高,懂得互联网农业运营的技能型人才不多。
1。培养方向不明确
自2003年全国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虽然培养的专业学生数量很多,但是质量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照搬本科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在校期间,学生往往学习课程很多,但缺少清晰的行业定位,学生毕业后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导致与社会行业发展需求脱节严重,达不到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标准。
2。课程体系不完善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理论课程往往占据70百分号-80百分号的比重,理论学习过多,课程设置重复性比率较高,能超过30百分号,学习内容空泛,仅有的一些实践课程往往也是仿真性实训过程,缺少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感觉学习过程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3。教学场地不科学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如何进行实战教学非常清楚,有着完备的教学场所。然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不少院校仅仅将专业实训过程依赖于仿真实训或者开设网店上,实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场地更多的表现为传统计算机机房等形式,这些实战理念和条件忽略了最基本的问题,即实战教学缺少与行业的深度融合,缺少现实意义。
4。评价体系不规范
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效果。当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多地依靠简单的课堂考勤。书面作业或者卷面考试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这些方式往往很难体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评价不出人才的实际价值。
二。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对策
为顺应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的职业教育新理念,结合我院紧扣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相关做法在包括我院在内的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50所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检验,形成了以下改革措施。
1。确立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人才培养方向
在当前国家大力号召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围绕地方三农经济发展需求和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互联网+“思维改革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三农,服务农业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好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确立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并照此方向改革其它环节。
2。构建服务三农导向的实战课程体系
通过大一校内课堂及实训室学习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大二期间教师把教学场所从课堂移到创业中心。产业园区。农户家中,进行电商实战和社会服务,学生边学边做,积累经验;大三期间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提升创业成功率。
围绕服务三农的导向,优化课程结构,增设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摄影。美工。营销等实训类课程,增加该类课程的教学比重,调整教学时数。同时改革和建立一批信息化教学资源,尤其是在微课。信息化课堂设计。录像。立体化教材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方便学生校外实战时边学边用。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细分要求,结合我院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服务三农的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删减或合并理论课程,突出实战性。
3。建设服务村口的立体式实训平台
1个学生对接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进农村,深入田头,开展田头电子商务服务,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增加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的经济收入,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及实战能力。同时,围绕农业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使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纵横延伸。由原先校内实训室向校外实训平台拓展;由原先实训室模拟实训向农业企业及农户家中实战操作深化。通过搭建立体式的实训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确立实战效果的评价体系
互联网+农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效果离不开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建立合理的效果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既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也掌握必须的实战能力,从而真正提升电子商务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取消原来单一的成绩评定,改为综合评分法。
三。结语
农业职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主阵地,传统的仿真实训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鲜明行业背景下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2496字】:http://www.youerw.com/jisuanji/lunwen_13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