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微课程分类
国内微课程研究者广东佛山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根据李秉德教授的相关研究,把微课程分成了11类:分别是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讨论类、演示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5]。这是根据教学方法来划分的,然而关于微课程的分类还有很多的分类的标准,例如按教学内容性质划分、按最佳传递方式划分、按微视频的主要录制方法和录制手段划分、按使用对象和主要功能划分,每一种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
表1 微课程的分类
微课程分类标准 微课程类型 阐述
按教学内容性质划分 传道型微课 对应新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授业型微课 对应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
解惑型微课 对应新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按最佳传递方式划分 讲授型微课 以学科重难点知识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不局限
解题型微课 针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和推理演算,重在传递解题思想
答疑型微课 针对学科中疑难的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解答
实验型微课 针对理工科的典型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具有较强互动性
活动型微课 通过某一活动,任务让学生探究思考的情景化教学
按微视频主要的录制方法和录制手段划分
摄制型微课 通过录影设备对教学场景实拍
录屏型微课 通过录屏软件配套专业麦克风结合ppt教学文件等辅助工具制作
软件合成式微课 运用电脑的视频制作软件精确合成微视频
混合式微课 运用多种方式制作、编辑之后合成的微视频
按使用对象和主要功能划分 教师专业发展型微课 主要是的使用对象是教师,通过教师观摩和反思可以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增加具备专业教育技能教师的数量
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 主要面向学生,不仅仅是还在在学校的学生,只要是在学习的都可称之为学生,因此上述提及的所有类型都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社会大众学习型微课 教授的具体内容不再局限在某个学科里而是涵盖了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科技等各多个个领域。课程面向社会大众,旨在提升全民素养,构建和谐社会。
1.4微课程发展概况
1.4.1国外微课程发展
1.4.2国内微课程发展
1.5微课程应用定位
(1)将微课程应用于课前预习
在传统课堂学习中,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制作课前导学的微课程,将之提前上传于中国微课网等网络平台。因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登入微课网等平台,结合微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这样的方式将大大提高预习效果,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下做好的铺垫。
(2)将微课程应用在传统课堂
《数据结构》微课程设计与实现(3):http://www.youerw.com/jisuanji/lunwen_6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