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于1999年建立舆情研究所,直至2009年国内首个网络舆情安全机构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才正式挂牌成立。至于最早建立的舆情监测室当属人民日报舆情监测室。舆情研究这门学科相对较年轻,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各种舆情反应的研究仍是一个有待认识的复杂问题。
本文将通过微博数据采集及NETLOG平台,对群体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和仿真模拟,并结合2013上半年禽流感事件进行实证研究,将网民映射成为智能体(Agent),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的网民群体行为特征和群体行为建立模型进行研究,将禽流感事件中新浪微博相关网民发言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网民群体行为过程趋势,获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网民群体行为规律和特征、要素,从而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规律,为网络舆情监控策略和信息公开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验研究依据。
2. 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拥有5.64亿网民的中国,网络媒体给广大网民用户提供了一个24小时不关厅的分享与讨论平台,国内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人人都是读者,人人都是作者的平台下,网络已成为第一影响力媒体,第二交流手段。
与此同时,相当多的网民却已经不再是孤独的个体,他们在网上结成各种虚拟的社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人认为,网络社群加强了民众之间的联系与集体行动。网络社群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现实影响力的虚拟“压力集团”,面对贫富冲突、劳资矛盾、城市拆迁、环境污染、道德丧失等问题,特别是政府施政缺失和司法不公,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社会冲突,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一定的隐患。同时,网络社群中的多元化特性,难管理,低俗、暴力社群屡禁不止,这样的内容在毒害网络民众身心健康的同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也极易丧失理智。图 1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趋势图
同时,从来自于人民网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据2010、2011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排名前 20 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2010年与政府相关的负面事件有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2011年政府事件9件,其中负面事件6件,占67%,说明网络舆情更多关注的是政府的负面新闻,而这些事件的处理又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及形象。
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所以,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用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引导解决因网络舆情引发的社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1网络舆情简介
舆情概念起源于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研究员在国内最早对舆情进行系统性定义,其研究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刘毅在此基础上扩充了舆情所指向的主体和客体,认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7]。网络舆情就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综合。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被公认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而网络舆情借助网络这一载体凭借其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迅速形成,对社会影响巨大。 Netlogo网络舆论会话情境关联与聚合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suanji/lunwen_7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