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首个在高校成立的专业燃料电池研究机构,曹广益教授担任首任所长。200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委、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的支持下,燃料电池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完成了1000瓦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发电系统试验。之后,陆续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再生燃料电池(RFC)、储能电池相关电催化机理、关键材料、电池部件和系统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国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已对高温型燃料电池包括溶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结构和系统、燃料中不纯物的影响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同时公布了很多有关这两种类型的燃料电池的研究成果。目前,MCFC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是要商业化制造,成本和工作寿命还有待改进。近年来全球燃料电池出货量显著增长,成本持续下降,尤其是在轻型车辆应用方面。例如,美国能源部指出,大批量生产的交通运输用燃料电池的成本已经接近目标成本30美元/千瓦。英国在燃料电池产业已经取得了可喜进步,燃料电池成本已经有可能达到36美元/千瓦。
研究实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太高,商业化困难。国外的SOFC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池中大量使用稀土元素,所以国外努力寻找不含稀土元素的电池材料。由于固体电解质的比电阻较高,为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需采用昂贵的成膜设备,成本高,单电池造价高。同时,电池组的组装、封接、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等都造成了SOCF发电机组成本的提高。
2)稳定性不高。对工作温度要求高。
3)耐久性低。电极与电解质之问的反应烧结现象,电池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相对较低。
4)电堆的组装技术不够完善。
(1)调研收集分析有关资料;
(2)学习数值仿真技术;
(3)建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模型;
(4)电池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COMSOL软件,建立SOFC物理模型,通过改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长度,完成不同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对比分析。
二、研究步骤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该课题的目的、实用意义与未来前景;
2、学习燃料电池与数值模拟的基本知识;
3、学习COMSOL软件,建立模型;
4、分析数据。
阳极支撑微管固体氧化物燃料开题报告(2):http://www.youerw.com/kaiti/lunwen_10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