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各项差异中,存货成本的计量差异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尤为明显: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
后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
与后进先出法相比,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人较多,销售收人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
因为先进先出法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更能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大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而采用后进先出法发出存货的价值就接近于现行市价,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必然使得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而发出成本较高。因近期收人较高,这样较高的收人恰好与较高的成本相配比,而且以此计算出的盈利也能较真实的反映企业目前的获利水平,还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另外,从纳税的角度看,由于在某一会计期内计算的销货成本较高,企业所得税支出就减少。所以采用后进先出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表现为早期纳税少,后期纳税多,虽然纳税总额不变,但由于推迟了交纳时间,从而使企业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由于后进先出法有延缓纳税的作用,减少了企业当期因支付较多所得税而产生的税金流出量,企业拥有的流动资金增多,使得企业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较为优良。这样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呈现出更为有利的现金状况,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同时,有利的现金状况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来说,更是这样的。外部投资者会大量买进现金状况呈现良好态势的公司债券、股票,使得该企业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二)固定资产的会计准则比较
1、国内外会计准则相同
国际准则中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定义与我国固定资产准则4对于固定资产定义存在下列共同之处:“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
外购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项目的成本由购买价格(包括进口税和不能退回的购买税)以及任何使资产达到预期工作状态的可直接归属的成本,如场地整理费用、首次运输和装卸费用、安装费用、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用等,所组成。在计算购买价格时,应减去任何有关的商品折扣和回扣。
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国内外会计准则都允许采用的方法包括直线法和单位合计法(即工作量法)。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国内外会计准则均包括固定资产的改扩建与修理支出等内容,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标准有三种:1)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年限;2)使产品产量增加;3)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 关于存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国内外企业会计准则比较(4):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