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会计控制所划分的九大经济业务,为我们制定自己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总体的框架,不管是何种单位,都可以针对自己的常规业务,按照基本规范的原则来划分。而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特别是财政拨款、不以盈利不目的的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相对企业要少些,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货币资金、采购业务、资产管理。
在内部控制逐渐健全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控制薄弱,财务管理弱化,岗位设置不够合理,预算控制比较薄弱等。那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方法又是什么?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问题以及提出好的解决方案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在单位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套设计科学、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有助于依法理财的实现。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的许多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对事业单位财务的正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概述
(一)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事业管理者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既定的目标,对所属企业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文护和有效利用实施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二)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 内部控制的目标
任何组织的控制目标总是和其管理目标一致,并且是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设置的。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是单位管理经济活动、实施内部控制索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