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体系探讨
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是学生学习会计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还需要实务操作,涉及财经。金融等相关知识,会计教学有一定难度。
一。基础课程现状
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论文网学生获取会计基本知识,掌握获取财务相关信息能力,以最终帮助。指导经营管理决策。该课程也是财务类专业(包括。财务管理。审计学。投资学专业,下同)学生的入门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基础上还将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后续课程。可见这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国内基础(或称原理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大都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工业企业为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体系,只是安排体例稍有改变。教师讲授时根据个人的习惯或感知,投放课时或侧重点不同。但根据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作用,如何讲授更生动。有趣,又易于学生理解,发挥这门课程在知识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值得探讨。
二。基础课程体系重构
目前高校的会计类课程几乎遵循了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相关行业会计(如银行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政府会计等)的教学体系。纵观这些课程,以核算居多,尤其是基础的后续课程几乎都在讲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主要在审计学课程完成,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在基础课程涉及较多。使得目前的财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只注重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监督。管理等相关职能,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知之甚少,知识体系零散,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成为高级财务工作人员的基础。虽然目前社会大力倡导实践教学,但基本理论知识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统领作用。所以在基础这门课程的讲授中一定要重视会计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架构起会计知识体系,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笔者根据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授课经验和学生反馈情况,将该门课程的讲授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工业企业为例)这些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后半部分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这些内容则以理论讲授辅以实践和案例教学。
(一)会计基本理论讲授构架
1。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第一堂课不要着急讲授知识,应当进行说课“。说课内容以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人员的职称。社会需求和地位作用,而基础课程则是所有会计知识学习的起步课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对象界定为基础。课程内容讲授以社会组织分类为起点,将社会组织分为盈利性的企业和非盈利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后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盈利性的企业为主。又根据企业的行业划分,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服务业。因工业企业有生产产品环节,业务相对复杂,所以后续课程学习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开展。
3。会计假设是前提。会计假设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的合理设定。分别从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和记账本位币方面进行前提假定。
4。会计理论有脉络。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会计对象是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主要体现为资金运动。为了核算和监督运动的资金,划分了六大会计要素。在具体核算时,要素划分只是一个初步的整体划分,不能满足详细核算的需要,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详细划分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对应关系,而会计账户是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督运用的会计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论脉络。
5。会计科目是语言“。会计科目犹如化学的化学元素,是这门学科的语言。所以要学习这门学科,语言是必须记住和掌握的。但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因其社会学科的特点,不像自然学科的化学元素那么死板。课程虽然在介绍时内容篇幅很少,但是笔者认为对会计科目的理解和认识是会计课程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刚开始接触习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办法介绍会计科目,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目前市场经济状况主要是买方市场居多,决定了企业主要是以赊销形式业务为主,使用应收。付账款科目。但赊销要买卖双方具有充分的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由此产生了企业交易的障碍,而票据(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可以消除信用障碍,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信用和流通性强,应收。应付票据科目则是此产生和运用的。这些科目的理解应用,对后续大量的购买和销售业务账务处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6。记账方法成体系。借贷记账法是目前规定使用的记账方法,主要是搞清楚账户结构,记住各会计要素类科目账户结构。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要会计等式来理解,同时会计等式也可以解释各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和勾稽关系。经济业务引起的相关账户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个关系的基础就是会计等式及其恒等变化。
7。记账方法重应用。在工业企业资金筹集。供应工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财务成果形成和分配过程的流程讲解中,除了讲清楚每一个步骤涉及到哪些账户,怎么核算外,更重要的要让学生有整体流程观念。如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这样的流转图。业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建立流转观念,帮助学生记住每一步的账务处理及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二)会计实践操作设计
后半段的实践教学,要以前半段的理论讲授为基础。从整个会计课程教学体系来看,后续中级会计实务等课程大都会计准则对具体某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实务工作各项技能要求,也很难理解各流程之间的衔接,造成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从下手。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与课堂教学对应的实务操作简介。在基础课程实践操作环节要给学生交代清楚,由于会计课程的特殊性,课堂教学没有办法提供原始凭证,所以课堂教学和实务操作间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这个部分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对适应实际财务工作岗位需要非常有用。
2。实务操作方式。方法设计。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要结合企业具体业务,采用实务教学。合作教学等方法,开展理论加实务操作的方式开展,具体可以根据教学课时多寡和实验条件安排。如有条件在实训室开展最好。如果没有条件,也应当尽量搜集相关原始凭证。采购记账凭证。账簿,企业具体业务进行实务操作。
3。财经技能为补充。实务操作过程中将数字规范化书写和运算技巧。点钞技术。计算器应用等财经技能作为小专题融入其中。财经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实际会计工作技巧和应对能力。目前很多高职。中职院校非常重视这些技能训练,而本科院校几乎不开设这些课程。但随着应用型教学的定位和倡导,这些技能的教学和训练都应该提上日程。
(三)会计循环重视理解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周而复始地将会计数据经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实践操作基础上,要让学生建立实务操作流程的观念,理解整个工作程序。辅以会计岗位分工,理解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分工与合作。
1。资产管理。讲授财产清查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资产管理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日编制财务报表需要准确的资产信息。主要涉及到现金出纳对现金的盘点,银行出纳对银行存款的核对,会计对往来款项的清查,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实际工作中,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和重要性进行区别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工作。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先进媒介的应用,一些书本理论教学的内容已经落后于实务工作,要结合实践加以讲解。
2。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银行出纳除了管理银行存款业务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其重要工作内容。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未达账项编制,实务工作流程并非如此。首先要理解企业和银行是两个单位,工作不可能同步是未达账项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际工作中银行出纳要根据单位银行日记账和银行打印的流水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核对,找出未达账项,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于企业一个月的业务繁多,实务工作中很多采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时间先后比对,很快可以找出未达账项,办公软件还可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核对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解到利用办公软件等媒介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3。财务报告编制不能忽略。目前很多教师讲授财务报告时,简单理论讲解一带而过。从整个会计知识体系来看,财务报告是实务操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信息的媒介。对帮助学生理解整个财务循环工作及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建议除了讲授报表理论知识外,要以具体企业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编制,提升学生编制报表技巧,理解会计信息的体现和作用。
三。从业资格考试习题为辅助
基础课程除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培养实务操作基本技能之外,还应当帮助学生通过从业资格考试,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后续课程学习的信心。
基础课程体系探讨
基础課程体系探讨【3728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4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