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的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论文网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在周代,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战国至秦汉时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矗秦汉时,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隋唐至宋代这一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
在唐宋时代,在唐朝的元和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帐。户籍的分析,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专门分析。宋代的太平经国之书和玉海,则是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
明清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②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一为彩?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在当时,这两种帐法代表着中国会计的先进水平。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清末,蔡锡勇(?~1896)连环帐谱(1905)一书,为中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之开端;谢霖(1885~1969)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1907)一书,为引进借贷复式簿记创造了条件。1908年大清银行创办之时,即采用现金收付复式记帐法,为中国改良中式簿记之先声。
中华民国时期,大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借贷复式簿记,中小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中式收付簿记。30年代会计师徐永祚(1891~1959)发起了改良中式簿记运动,拟订改良中式簿记方案(1933),但未能广泛推行。与此同时,会计师潘序伦(1893~1985)通过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校和立信图书用品社编著。出版多种会计书刊,使借贷复式簿记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过会计法及其他一些会计法规,但未能贯彻执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会计发展现状
(一)会计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自1985年5月1日起实施。在1993年12月20日至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又做出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的决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次修改。第一次修改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强会计工作。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法已难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和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作假账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会计法对会计行为规范不够。约束力不足的缺陷日益明显。1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起实行。经过30年来的努力已基本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会计法规制度体系的逐步健全,对完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和内部控制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是会计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及会计监督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一切行为活动都需围绕会计目标进行并为实现会计目标而服务。因而会计目标理应处于会计理论体系的中心位。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会计准则产生的依据。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出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社会公众对会计监督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督能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体系逐渐完善过程中有法可依的基础。新会计法的实施,为从源头上防止会计监督弱化,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确了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并且加大了处罚力度。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不断完善着会计体系中的不足,给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职能提供了法律武器也为会计人员行使会计职权提供了保障。
(三)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这一信息系统使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会计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相互交换和融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传送及应用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为企业管理决策和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实施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及相关信息。■
会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會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2684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4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