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杨树滋、鲍国明阐述了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内部审计标准: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审计证据要具有可靠性、充分性、相关性、内部审计程序的安排要合理周密、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审核制度等。2007年,张庆龙、彭志国、陈新环认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主要是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囊括规划统筹、检查督导、提案审议、临场指导、思路探讨、退出机制讨论直至报告提交和督导全程,还给出了关于审计监督材料归档存续的意见和实施方法等细节以确保审计质量。
2.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2.2.1 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和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将产生宏观影响;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文化环境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等方面。内审部门无法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环境,但是可以努力改变内部审计内部环境。
2.2.2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随着组织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步,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财务导向的内部审计阶段、业务导向的内部审计阶段、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阶段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2.2.3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在《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中说过:“没有必要的职权,所有为提高、改善所作的宝贵的努力都是空想。”而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是其职权的第一要素。托马斯•G•希金斯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精神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是在任何情况下,不论外界的压力如何,都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这是一种信念和强烈的道德标准;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这是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条件。《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内部审计独立性指内部审计活动公正地履行职责时免受任何威胁其履职能力的情况影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3):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