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有很大的不同。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的方法,是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是属于事后的核算。“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是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借以从动态上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2]。管理会计的各基本方法都是在“差量分析”这一基础的分析方法上所延伸出来的。本文所阐述的管理会计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是围绕着成本性态分析法,成本动因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折现的现金流量法展开的。
1.2.1成本性态分析法
成本性态,又称为成本习性,是管理会计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反映了成本总额和产量或销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性态分析,研究了成本和业务量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从数据上具体把握产品成本和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3]。成本按照性态可以划分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内,成本总额不因业务量变动而受到影响的成本。根据管理者的决策是否能改变其支出数额,固定成本可以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额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则是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化的成本。按管理者决策是否会影响支出数额划分为酌量性和约束性的变动成本。混合成本融合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二者的性态,在一定的时期或业务量范围内,呈现变动成本或者是固定成本的特征。
1)混合成本的分解成本性态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要将全部成本归纳到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成本当中,最后要合理、可靠地建立基本成本模型y=a+bx的过程。描述成本性态需要实事求是,保证成本和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是合情合理的。并且成本函数预测出的结果和实际结果就要一定的拟合度,并且对于未来的成本性态分析和预估具有指导性。将混合成本进行分解,使成本工作的难度得到降低,简化了日常成本核算工作。
(1)高低点法
“以某一期间内最高业务量(即高点)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即低点)的混合成本的差数,除以最高与最低业务量的差数,得出的商数即为业务量的成本变量(即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额)”[4]即单位变动成本b=高低点成本之差/高低点业务量之差。虽然高低点法的运算较为简便,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只适合于与生产具有较大稳定性或基本不变的企业,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的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计算结果的失真。
(2)回归分析法
观察历史成本数据,在坐标轴上描绘出各个时期的成本点分布情况。x轴代表业务量,y轴代表混合成本,在各个成本点之间描绘出成本变动情况的直线,其与x轴的交点即为固定成本。基本步骤与如下:首先,在坐标系中描绘出各成本散点的分布;然后将各个散点直接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运用了统计学中的最小平方法,将所有观察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式,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2)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在计算成本时,只结算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部分。在变动成本法下,将用于维护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条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不进行成本核算。利用变动成本法,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都能够通过贡献毛益的形式得到反映。贡献毛益是用来描述产品是否能够盈利的一项指标,贡献毛益弥补了固定成本后若仍有余额,那么则说明产品是能够盈利的。换句话说,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来知道企业的短期决策,避免了固定成本为企业决策带来的偏差。在对各个部门的业绩评价的过程中,变动成本法也能够更加客观公允。生产部门只需要把控产品生产中的物资耗费,一旦成本有所超支和节约就会立刻在变动成本中体现出来,有利于企业对生产运作和成本管控各方面细节能用直观的数据进行反应和监管。利用变动成本法,销售部门只需要对销售业绩负责。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时期内,销售数量越大对企业越有利。若单位变动成本不变,销售数量越大,那么固定成本会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多而得到摊薄,单位内的固定成本就会降低,期间费用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就会相应的减少。这从某个方面而言,会让企业更加注重销售环节,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及应用研究(3):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20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