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企业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价值管理理论
价值管理理论是指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的,通过流程重组实施价值增值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价值管理理论要求在公司管理时,应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平衡长期和短期、财务和非财务目标,在公司的每个层面都要采用一个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的有效管理,它具有战略意义[11]。
AnneAmeels对价值管理方面的定义描述较为全面,他指出:价值管理是一种用来整合企业资源、活动以实现企业组织既定目标的管理工具、管理装置、管理控制系统;
价值管理是通过把企业资源合理的分配到最有价值的投资上尽可能多的创造财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价值管理理论对公司的作用主要有优化公司的投资组合、增强公司的运营管理、建立价值导向的管理控制体系。而在价值管理理论中,波特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一系列千差万别又相互联系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表明。因此,根据企业管理理论,就需要将长期的战略转为长期和中短期的目标,找到关键控制点,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3.2.3 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耦合机理:资源结构理论
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子动力系统,两者应该协调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导入资源结构理论作为两者的耦合机理。内部控制不能局限于对要素投入主体的控制问题,还要平衡协调投入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分配。因此企业资源有效配置是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联系的纽带,也是发挥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管理的协同作用的关键。
企业资源结构理论分为资源依赖观和资源基础论。资源依赖观认为,组织的生存有赖于其获得和保持资源的能力。而获得和保持这些资源意着与资源的提供者发生联系,那么与关键资源提供者之间保持良好关系就是组织长期生存的关键。资源依赖观认为,资源提供者的参与程度取决于组织对这种资源的依赖程度,权利配置应该围绕关键资源展开。因此,企业必须考虑组织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关键资源所有者的要求。资源基础观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每个企业拥有的资源有异质性,这就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因此,企业必须考虑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特殊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2]。
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并非企业权利的唯一来源,专业化的决策知识和信息也越来越成为决策成功的关键,从而经营管理者因为特殊的经营决策能力也获得了企业权利。同样,企业生存对外部资源提供者存在依赖关系时,例如专家、技术人员、供应商、客户等,都可能成为企业权利的拥有者。正是这样的资源结构理论引导着我们,企业中权利来源在于谁拥有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企业资源结构决定了企业权力结构,决定了企业价值持续创造,因此,资源结构理论能够解释企业价值管理。而基于全体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参与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各要素主体的职责,制定各种交易规则,进行监督,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利益,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创造价值。这样,资源结构理论就将价值管理和内部控制协同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3.3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
3.3.1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确保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日常的管理控制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1.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让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是通过记录、控制、计算、分析、监督等方式,指导和控制企业各个价值活动,以确保企业完成其预定的战略目标,是价值管理的具体手段。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就意着企业要梳理业务流程,对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加以识别,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判断风险的大小、威胁和特性,从而发现企业多年存在的问题,加以对症下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隐患,因为企业的目标不是一时的突飞猛进而是长久的发展。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各级管理层授予下属各级的职责得到正确的履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失控,内部控制失效,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关系实证研究(6):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