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致 谢 17
1 引言
1.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反映全部作业活动的动态追踪,计算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资源的应用与绩效评价的方法。它是将有因果关系的资源消耗去分配成本,依据消耗资源的状况,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再将作业分配给成本对象(产品)。由概念可以分析出,作业才是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经营成本的关键[1]。
1.2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及意义
埃里克.科勒是著名的会计学家,他最初提出作业成本法是在1940年初。70年代,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美国乔治.斯托布斯对作业成本计算的理论作出了全面的阐述。罗宾.库珀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在80年代,他对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成本库创建、运用程序等问题都作出较详细的分析[2]。他为接下来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奠定了研究基石,为现在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方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了先进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作业成本法,能够提高产品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精确、完整、可靠的成本信息。管理者可以通过成本信息改进生产决策,更好的进行成本核算,使企业符合“成本—效益”的最终目标。作业成本法慢慢被部分企业所青睐,也是广大企业改进成本管理控制的首选方法之一。
1.3 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1990年初作业成本法由国外被引入,作业成本法为企业提供确切的产品成本信息、合理的产品定价被企业逐渐意识到。它能为管理者规划企业战略、作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能由成本控制上升为管理者的决策。由总的市场来考察,作业成本法正在被少数企业尝试实施,把作业成本法实践于企业成本的控制中,这种方法集中在制造企业中[3]。从一项调查的数据分析可知,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很多因素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现阶段的应用,因此作业成本法实施并没有得到普及。
2 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及优势
2.1 现行传统成本法在企业运用中的不足
传统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实则都是以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进行的。只要是生产部门产生的费用,不论其是否由生产产品而产生的,都要计到产品成本中。在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通常采用的是与产量有关的标准,如按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工时等进行分配,但是随着产品制造环境的的变化,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百分比下降,然而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上升明显。
表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表
传统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法计算
计算对象 最终产品 多层次(最终产品、资源、作业、作业中心等)
核算范围 产品的直接相关费用 生产部门的成本、经营流程成本、价值链成本
间接分配法 单一标准 多标准
表来源:由管理会计书中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概念整理得到
(1)产品成本信息的不能予以真实披露。致使产品成本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不断下降的直接人工比重,且固定制造费用百分比不断呈上升趋势,随之制造费用分配率就上升;再加之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上涨,使用寿命缩短,在会计期间内计提的折旧费增大。况且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如今,机器设备代替部分人力劳作,即直接人工工时不断在缩减。在直接人工工时缩减与制造费用分配率上升的双重冲击下,产品在传统成本法核算出现失真、成本分摊的虚假现象是很难避免的。 作业成本法在苏州德龙设备公司的应用研究(2):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5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