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利润。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我国的利润分为三个层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收入减所得税前的费用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用公式表示: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投资收益;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是利润总额,用公式表示: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等于净利润。净利润一般无需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简称IASB)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损五个要素,没有单独设置利润要素。我国会计要素的设置中适合我国的国情和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以及对利润的关注。设置了利润要素,也无不当之处。利润类账户包括本年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文献综述
我国目前的会计要素体系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加快,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企业财务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zhuyi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与发展。
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下,企业的产权关系单一,资金主要由国家无偿或有偿的形式拨付,银行信贷比重不大,商业使用也受到限制,因此企业没有严格区分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界限,会计上只是笼统的从资金来源角度进行核算,这就决定了我国会计的平衡公式一直是“资金占用 = 资金来源”。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为独立的法人,筹措和使用资金具有自主权,对企业产权关系,必须区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界限,为此借鉴国际惯例,以“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代替了“资金占用 = 资金来源”的会计平衡公式。这一改革,不仅有利于会计报表反映了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而且有利于会计核算为企业外部提供更为适用的会计信息,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产权结构和偿债能力的需要,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看来,会计准则的制定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其次会计准则要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会计准则要指导企业会计核算,这就要求企业准则必须来源于实践,其反映的信息才能做到真实,客观,可靠。
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了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通则》,确立了财务会计管理新体制,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比较,有较大的突破,改革涉及面之广,内容之多,影响之深远,那是建国以来所没有的。在九三年的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有六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彻底改变了过去“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的平衡公式。九三年时,中国已形成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并存的格局。但是在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zhuyi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九三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经济环境,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促进了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促进了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合理。 试论会计要素体系(3):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8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