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会计信息失真与财务报告舞弊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或者实际的经营成果。
会计失真差错是可以按照是否故意分为无意失真和有意失真两种类型。后者是指公司的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的基础上,违背公认的会计原则,有目的有预谋的进行财务造假、欺骗或者欺诈,从中进行获利的行为。前者也就是会计差错,是指财务人员在非故意违背公认会计准则情况下使用不够恰当的会计政策导致企业违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行为。
从此处可以得知,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表述的是一种客观结果,是有很多种原因,比如说客观的,主观的,制度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更甚也可能是违法行为等等。
财务报告舞弊其实是属于其中的有意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也就是财务报告舞弊只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种情况。
根据以上内容简述,我们可以将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概念概括为一个缩略图。(图1)
图1 财务报告舞弊概念图
二、国外舞弊相关理论回顾
(一) 基于三角理论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协会的创始人,美国内部审计之父Steven在1955年提出三角理论,也就是著名的三因素理论,这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它主要强调的风险因素是:动机或者是压力、机会、借口。压力是指公司在面临财务困境的时候,也就是累计负债无法偿还,或者是融资方面遇到的问题,亦或是公司高管和员工产生的各种问题导致的困难。机会是指公司的体制或者是制度存在漏洞,内部控制失效,信息不对称或者信任过度导致等等。借口是指打着“为公司好,这是自己应得的,用这笔资金的目的是善意的,我必然归还”等名义使得财务舞弊行为属实,并且认为这种行为很合理。该因素主要受家庭教育、亲友、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其中任意两者相互影响的。
(二) 基于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也就是二因素理论,它把财务舞弊比喻成了一座冰山。冰山上面的部分是已然可见的财务舞弊现象,而真正大部分的其实是冰山下面的暗礁,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极小部分,实际上占主要作用的不是这一小部分的结构框架。冰山下面的是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一旦发生问题或者失效,也就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内部架构和监督体制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与公司财务的压力和困境一起组成了财务舞弊的风险因素。
(三) 基于GONE理论
GONE理论是美国伯洛格纳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舞弊包括四个因素,G是贪婪(Greed)O是机会(Opportunity)N是需要(Need) E是揭露(Exposure),其中贪婪的因素和需要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有关,因为在财务舞弊者的动机中,机会因素和揭露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潜在受害者有关。如果与三因素理论进行比较,增加了一个“揭露”因素。四因素理论认为财务舞弊者行为被发现和揭露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揭露后的惩罚强弱将会影响舞弊者是否实施舞弊行为。当这些因素重合出现的时候就会形成对财务真实状况的很大程度上的不利。也就是说,当个人有贪婪之心,且又非常地需要金钱,在有机会并且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他就很可能成为财务舞弊者进行舞弊。由此便出现“钱已丢失(GONE)的必然情形”。
(四)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说理论
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发展,美国的GJ.Bologna等人有讨论出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将所有导致财务舞弊的因素分为个别和一般性的。个别风险因子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或者团体控制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GONE理论贪婪因素相应)与动机(与GONE理论需求因子相应)。一般风险因子指由自我防护的组织或实体控制的因素,包括潜在财务舞弊者进行舞弊的机会、财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发现后受罚的性质和程度等。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析(4):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