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权衡理论
MM理论身为资本结构研究理论的基础,其假设条件不是完全符合现实的资本市场的情况。在不断改变其假设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具有特点的就是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
当企业所在的市场风险增大时,提高债务融资的比例,反而会令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有破产的风险。由此可知利用负债来进行融资,伴随着陷入财务困境的巨大成本。于是权衡理论应运而生,也即,把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放在天平的一端,把财务困境下的成本放在天平的另一端进行权衡的筹资决策的理论。
当天平一端收益的边际价值与困境成本的现值正好相等时,天平稳定,此时公司达到最优资本结构。而通过参考修正的MM理论,将不具有负债的企业的价值与利息抵税收益的现值相加后减去困境成本,得出具有负债的企业的价值。相应的表达式为:
权衡理论可以用图2。1来表示:
图2。1 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下)
虽然企业价值会随着负债的增加而增加,但同时财务困境成本也在增加。在图2。1中,以A点为分界线,负债总额达到A点前,主要为债务抵税收益起作用;达到A点后,财务困境成本反而逐渐增强它的作用。当负债总额达到B点时,边际收益与成本相同,此时V*L为最优值,企业价值最大。所以B点为最优点,此时的情况为最优的资本结构。一旦负债超过B点则会得不偿失,公司的价值反而急速下降。
2。1。3 优序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也即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的啄食顺序理论逐渐的成为探究现代公司融资行为模式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优序融资理论的内容是:融资的顺序为先是内部融资,之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它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探讨的。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时,企业“外部人”所获得的信息会比“内部人”所获得的信息少。因此,导致公司市场价值被错误的估价了,这时管理者会更倾向于发行债券。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被高估的话,那么管理层就会极尽所能的增发新股,以此分担投资风险[4]。
不过对于管理者来说,无论是通过负债,还是通过股权的外源融资方式来进行融资的时候,都会向市场传递某些信号。而此时有趣的是,可能还会造成外部投资者的“逆向选择”情况:他们会将管理者用债务方式筹资的情况当成一种信号,认为该企业正处于预期业绩好的状态;相反,当管理者使用股权融资的方式时,该企业或许正处于预期业绩不好的状态。所以公司会倾向于以内源融资的方法筹集资金。当留存收益中的金额不足时,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这两种选择之中,管理者则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其原因是:股票被高估的可能性大大超出了债券被高估的可能性。所以,融资的顺序为先是内部融资,之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文献综述
在综合考虑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素与逆向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之后,优序融资理论为企业的融资选择提供了一种解释。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融资选择行为都适用于优序融资理论。
2。1。4 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以行为公司金融学为基础,市场时机选择理论逐渐完善。1996年,Stein创造性的提出了“市场时机”的说法。其内容是:在高估的股价的影响下,管理者会趁机利用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与此相反,当股价被错误低估时,回购股票是管理者的最优选择。此时,公司的价值可以达到最大化。 融资优序理论在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的应用现状及思考(5):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9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