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思《玛依拉变奏曲》演唱特点分析(2)
时间:2022-10-19 23:0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常思思的音域十分宽阔,歌唱时发声吐字准确而有力,音色甜美活泼,歌唱的线条自然流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常思思的演唱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美声唱法,使得演唱风格不失民族性的同时又具有美声的通透圆润。她的老师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是这样评价她的:“常思思非常努力,又有灵性,对待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方法,在演唱风格上敢于大胆尝试,先是把‘花腔’成功地融入经典民歌中,又努力尝试把时尚音乐元素融入民族声乐中,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前途无限……”[1]常思思拥有的原创歌曲也很多,例如《春天的芭蕾》、《秋水长天》、《玛依拉变奏曲》、《这片海有我》等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论文网 (二)《玛依拉变奏曲》背景分析 《玛依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哈萨克民歌,它的曲调活泼轻松,曲风高亢嘹亮,风格热烈,拥有节奏鲜明和规整的节拍,使旋律平稳进行,由作曲家王洛宾进行创作,后由作曲家胡廷江在原作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玛依拉变奏曲》,扩展了原曲本身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更大程度上扩充了乐曲的乐段,曲目篇幅变长,音乐富有多重层次感,旋律此起彼伏,加入了圆润的转调技巧[2],加宽的音域和丰富的情感为整体的演唱增色不少,在此曲创作的过程中,学习了许多西方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吸取了关于西洋花腔华彩乐段与装饰音的创作手法,并运用了扩充、加花等使技巧歌曲的旋律变得巧妙、优美富有跳跃性。 突出的变奏曲式是《玛依拉变奏曲》这首曲子的一大特点,作曲者通过扩充的乐段使整首曲子富有层次感,音域的加宽需要演唱者运用花腔技法演唱。情绪热烈,风格青春,节奏欢快与气势恢宏赋予了《玛依拉变奏曲》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民众喜爱的民歌曲目之一,这不仅提高了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同时也加大了舞台的表现力度。 2008年第十三届青歌赛上,常思思精彩的演绎了《玛依拉变奏曲》这首作品,使得这首作品迅速地在我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开来,并被收入教科书中,广大的声乐学习者对这首曲子产生浓厚兴趣并作为自己学习、演唱的声乐作品。 二、《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分析 (一)歌词与旋律分析 《玛依拉变奏曲》改编自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的部分加大了曲子的难度,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玛依拉变奏曲》的曲式为变奏曲式,包括了前奏、主题、间奏一、变奏一、间奏二、变奏二、间奏三、变奏三、尾声九个部分,曲式结构为:前奏+a+间奏一+a1+间奏二+a2+间奏三+a3+尾声。见曲式结构图:文献综述 从歌词上看,《玛依拉变奏曲》的歌词与原作《玛依拉》的歌词大部分是一样的,变动不大,不同的地方在于《玛依拉变奏曲》在变奏二中扩充增加了三句歌词“白手巾四边上绣满了玫瑰花,等待我的情人弹响冬不拉,年轻的哈萨克来到我的家”,在变奏三时并没有使用《玛依拉》中的第三段歌词而是直接重复了《玛依拉》第一段的歌词。作品中的衬词“啊”,用于歌曲里三次变奏部分中花腔的演唱,较原作《玛依拉》演唱难度变得更大了。 从旋律上可以看出,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花腔技法进行了一定的扩充,加长了乐句的长度,将音域扩充为e—#c2十三度,从而改编出《玛依拉变奏曲》。在变奏一中,每一句乐句后面都加入了密集的上升音阶进行,以衬词“啊”进行演唱,像这样的旋律扩充在变奏二和尾声中都有出现。运用花腔技法进行乐句的长度扩充,使得旋律活泼轻快而富有动感,表达的情感更加热烈,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处理这些地方时需要运用非常灵活的气息。在进入变奏二的时候,拍数以每分钟150变成了96拍,音乐逐渐变得柔和,速度缓和了下来,每个乐句都由长音结束,旋律由此变得柔美舒畅、悠扬,缓缓道来的语气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哈萨克族少女。变奏二的花腔扩充部分速度为散板,旋律出现了六连音和三连音,再次增加了演唱的难度。间奏过后为主题旋律再现,速度变成了每分钟152拍,歌曲情绪直推高潮,接着华丽的尾声让旋律徘徊于高音区,整首曲子的最高音#c2在这里出现,接着又在激扬的旋律、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