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梅戏中竹笛艺术的运用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谈黄梅戏中竹笛艺术的运用

摘  要:竹笛是民族乐器中最有特色的吹管乐器,以它独特的音色特征和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运用到地方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研究竹笛在黄梅戏中的运用,对我国戏曲和民族乐器的结合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竹笛的演奏风格、技巧以及情感处理等方面入手,探究了竹笛在黄梅戏伴奏音乐中不同的演奏形式和韵味,对竹笛与黄梅戏在内容与演奏形式等方面的结合进行概述分析。84676

毕业论文关键词:黄梅戏;竹笛;伴奏; 

The use of bamboo flute art of Huangmei Opera in

Abstract:Bamboo flute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wind instruments, ethnic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its unique timbre features and abundant expressive force, is often used in local opera accompaniment music。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bamboo in huangmei opera, drama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thnic Musical Instruments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role。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bamboo flute playing style, technique and emotion processing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es the bamboo flute in huangmei opera accompaniment music different play styles and lasting appeal, of bamboo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uangmei opera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form of play an overview analysis。

  Key words: Huangmei; Bamboo flute;The accompaniment;

中国竹笛的历史源远流长,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是我国各族人民最受欢迎的民族管乐之一。在黄梅戏乐队伴奏中,竹笛在托腔、音色色彩、情绪描写等方面都有丰富的表现力,其伴奏作用不可忽视。中华民族是充满了智慧的民族,在八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动物的骨头做作成一种可以吹响的乐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笛子,它可以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竹笛在生活中越来越多被应用,它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竹笛文化将会以它独特的音乐魅力上升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 

                                   

一、竹笛与黄梅戏的概况

(一)竹笛的概况

竹笛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它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几乎是同步的,在八千多年前,我国就发现了骨笛的存在,它有六个孔,能吹出基本的音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八千年前至今,笛子的外观、制作材料和功能特点都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盛产竹子,笛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所以称为“竹笛”。竹笛的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竹笛主要是作为伴奏乐器运用于乐队中,也常用于各种戏曲的伴奏等。它的音色优美、嘹亮,适于表现欢快、热烈的场面,也可以用于抒情的场面。竹笛不仅可以演奏出技巧性很高难度大的独奏曲,还可以模仿鸟的鸣叫声,像春到湘江、西湖春晓这类曲子的引子部分都有。竹笛有南派和北派之分,流传在北方的笛子一般叫梆笛,主要演奏梆子戏、山歌小调等,它吹奏的力度大,声音非常嘹亮。舌头上的技巧用的很多,像花舌、双吐等技巧颇为常见,表现出了一种豪放、嘹亮的演奏风格。流行在南方地区的笛子叫曲笛,一般用来演奏江南风格的曲子、民歌等,它的声音非常的柔软细腻。曲笛讲究的是整体韵律的相对平稳性,一般舌头上的技巧用的不多,像颤音、叠音、打音这些手指的技巧用的稍微多些,形成了一种柔美、清新的演奏风格。论文网

(二)黄梅戏的概况

黄梅戏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阔,“黄梅戏作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是一种集歌唱、表演、音乐、舞蹈、说白、美术和杂技等于一体的戏曲艺术。”[1] 黄梅戏最早的时期是在唐朝,那时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非常流行,后来受到了民歌和元代的杂剧的影响,慢慢有了戏曲的模样。早期的黄梅戏体现的是农民淳朴的生活,通过说唱艺术把生活展现在舞台上。黄梅戏的鼻祖是一个名叫邢绣娘的人,她擅长唱歌,而且歌喉婉转,声音动听。她曾经在乾隆皇帝面前表演,皇帝赐她 “黄梅名伶”的称号。黄梅戏最早的模样是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由于当时的黄梅县很穷,自然灾害繁多,很多村民靠着乞讨卖唱的方式,一路来到安徽,后来加入了安徽安庆的青阳腔,逐步形成了现在以安庆方言为主的唱腔,黄梅戏最繁华的发展时期是在安徽。到了二十世纪中期,黄梅戏的表演者逐渐变成了职业演员,黄梅戏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