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刀装置的国内外现状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自动换刀装置的国内外现状

自动换刀装置的国内外现状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加工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数控机床作为加工中心的重要生产工具,其先进程度和自动化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重标杆。84970

长期以来,欧美、日本等国占据数控机床的国际市场,一些精密的生产技术处于垄断地位。从换刀系统的生产发展看,自动换刀系统国外研究起步早,1954年美国George.C.Devol设计出了编程控制的关节搬运装置,成功获得此专利。1956年数控型回转式冲床被日本的富士通公司开发成功;带有ATC(自动换刀)的装置的机床被美国的K&T公司成功研制并且应用于数控加工中心[7]。上世纪60年代末,数控加工设备上已经出现了精密控制的自动换刀装置,能够使工件在一次加装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完成多道工序。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数控加工机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带动了了各国加工制造业水平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发展[8]。论文网

我国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研究起步较晚,对一次性多工序的加工技术研究较少,还不够成熟,部分的工件加工还要依赖国外的设备生产。上世纪70年代,因为工业发展需要我国开始研发工业机械手,1972年上海成功研制发出了国内的第一台机械手,随后各省市遍地开花,着手自动机械手的研发工作[9]。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将机器人加入其中,足以见得对这一块的重视。改革开放后,由于国际环境以及科技研发环境的改善,我国先后从多个国家引进了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借鉴他国的先进数控技术,使得我国在数控研究开发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数控系统的国产化研究生产。我国成功在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生产制造国。目前我国也研发出许多比较先进的机床,如广州机床研究所研发的点焊机器人,大连机床研究所设计的氢弧焊机器人等[10]。这些机器人通过科研人员的精心设计,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完成着很多人类无法企及的任务。

随着近年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研究的深入,各大高校也将研究目光转向自动控制的机床研发工作,加快了我国数控机床的改进和发展。总之,我国的自动换刀的数控设备,还需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工业水平。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