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货位优化的研究现状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国内外货位优化的研究现状

立体仓库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950年左右的美国,虽然没有实现自动化,但为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后续发展开启了先河。在这之后,立体仓库先后从欧美被引进到日本、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经过二十几年不断的发展与改进,自动化立体仓库才从真正意义上成为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3]。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自动化立体仓库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一直到1985年左后才得以迅速发展[4]。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立体仓库货位优化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Heskett提出COI策略,即货物的COI值大小代表它被分配到离出库台近的货位的可能性大小[5]。Rosenbran和Eyna为了得到最优的存储区域,提出了基于分类的货位分配搜索程序[6]。在国内,同济大学的赵炯和西南交大的周奇才用状态图的方法分析并扩展了目前的各种存取方式,得出了最常用的8种出入库方式。自动化立体仓库货位优化原则、具体优化算法及最优目标模型由山东工业大的刘长有、常发亮给出。为以后遗传算法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山东师范大学的刘希玉、陈东在2007年,提出用遗传算法解决货位优化的数学模型[7],并验证了其适应性。首次实现了遗传算法在货位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大连理工大学的李梅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遗传算法加以拓展,提出采用 Pareto遗传算法来解决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7],并且通过仿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19391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