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侵彻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高速侵彻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据估计,世界上大约有1万处地下军用设施,其中大概有1余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洲际弹道发射井、生化武器生产、指挥与控制中心与存储设施等深层工事目标[1]。这些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为了避免炸弹和炮弹的攻击,这些目标纷纷转移至地下,进而催生了攻击地下目标的钻地弹。随着钻地弹的发展,一些重要目标不得不采取多层、深埋以及对掩体加固等方法,以避免受钻地弹的打击,反过来,则又推动了具有更强毁伤性能的钻地弹的发展[2]。19401
钻地弹与普通炸弹不同,普通的炸弹一般一触地就会爆炸,而钻地弹有自己的绝招:当它打到地面时,不会立即爆炸,而是继续往下钻,钻到一定深度后才引爆弹载炸药,从而摧毁地下目标。因此,钻地弹的摧毁性能不仅弹载弹药量有关还与钻地弹的侵彻深度以及结构设计有关。
侵彻过程其实是是弹靶的相互作用过程,弹对靶的高速侵彻涉及到高温、高压、大变形和大应变率[3,4],这属于高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在高温高压下,弹体产生熔融,磨损等现象,从而导致弹体材料的脱落以及弹头的变钝[1,2],弹体的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弹体侵彻阻力,何翔[5]等人认为正是由于侧向阻力的作用,弹体由正侵彻变成非正侵彻,弹体发生弯曲,弯曲处在从头部算起的约1/3弹长处。
一般认为侵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开坑阶段和稳定侵彻阶段[1,6],在开坑阶段,侵彻阻力是侵彻体弹头与靶板正面瞬时距离的线性公式,在稳定侵彻阶段,侵彻阻力是侵彻体瞬时速度的二次函数[6]。
     弹头的形状一般也会影响侵彻效果,大多数研究人员选择卵形弹丸作为侵彻体,而G.Ben-Dor[6]等则认为当侵彻体弹头形状为椭圆平头时,弹体的侵彻效果最好。
当弹体高速侵彻不同材料的靶板时,靶板材料的变形将会有所不同,陈小伟[7]等人在研究不同材料的靶板的变形情况时指出,当弹体高速侵彻陶瓷靶时,在侵彻的弹体前端,靶板材料的变形由里向外包括粉碎区、裂纹区以及弹性区;当弹体高速侵彻金属靶时,在侵彻得弹体前端,靶板材料的变形由里向外则是塑性区、弹性区和未变形区。
周翔[8]等人研究了在高速侵彻中靶板强度对侵彻效果的影响时,指出靶板强度对于侵彻过程中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并且还指出当弹体高速碰撞靶板时,对弹体有阻力作用的有效靶板面积一般不会超过弹体截面面积的四倍,因此他指出在对靶板建立几何模型时,就没有必要按照整个靶板实际尺寸建模,只需要按照弹体横截面面积的四倍来建模即可,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时间。文献[9]中,钢纤文加入到混凝土中,侵彻深度仅有少许的变化,但是靶板前后的弹坑面积都有减小,当继续增加钢纤文含量时,靶板正面的弹坑大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靶板后面的弹坑则有进一步的减小,但是侵彻深度却仅有一点点减小。
Nicholas[10]研究了不同陶瓷材料弹丸侵彻各种金属靶的效果,在质量密度、Hugoniot弹性极限、断裂韧性、变形以及在高速飞行以及侵彻过程中所承受强烈的气动热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了钢弹侵彻混泥土的侵彻深度的参考值随着侵彻速度的提高而减少,而具有金刚石头的弹丸的侵彻深度随着侵彻速度的提高而增加的结论。并且陶瓷靶材的冲击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陶瓷靶材的抗冲击强度大于高强度金属合金的Hugoniot弹性极限(HEL)[11-13]。
王辉等[14]根据混泥土的屈服判别准则,采用空腔膨胀理论,推导出了在高速侵彻下混凝土材料阻力表达式,并根据金属材料随撞击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高速侵彻下判别混凝土是否处于流体状态的判别准则。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