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传播效果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8-03-13 14:3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我国的传播效果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学者专家开始提倡和开展传播学的定量研究,如“首都知名人士对龙年的战网调查”、“江苏受众调查”、“浙江受众调查”等。这些调查虽然还是较浅层次的描述性调查,但这些调查对中国传播学的量化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这类调查非常普遍。[4]19570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传播学的量化研究有了很大变化,达到了新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尤其是21世纪初,传播学研究出现了三个变化:研究模式从讲坛式研究向论坛式研究转移,研究内容从一般受众收视研究向深度传播效果研究延伸,研究视野从对西方或对西方或对本土的单一研究向中外多视角比较以及本土研究拓展。[5] 以上是从大众传播角度的研究,而在近期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文献传播效果在研究方法上,延续了一贯的受众分析、文本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基础上,涌现了许多定量研究的成果。理论研究、量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将成为未来传播效果研究的热点。在看到亮点的同时,近期基础理论研究稍显单薄,特别是与新媒体的实证研究热议相对应的新媒体的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致使研究氛围宽泛却不深入。 (2)影响文献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前我国研究文献传播效果的研究者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对文献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在主体因素方面,首先文献传播者的知识水平、学识结构会影响加工信息的质量,其次,传播者业务水平的高低,再者是传播者服务意识。研究文献传播效果时客体因素是必研究因素之一,因为效果本身表现为传播对课题的影响和课题对传播的反映。其中,受众的年龄、职业、知识量等个体差异造成传播效果不同。还有信息源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在客体中影响文献传播效果的因素之一。信息量大的,质量高的信息源是做好传播工作的有力保障。例如,一般在图书馆中馆藏的文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其传播效果越好。但也不是绝对的,要想取得好的文献传播效果,还是要在文献内容上多下功夫。同时传播者的信息服务水平,信息资源丰富,文献整序和开发能力强,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服务等,可以大大增强文献传播效果。[6] 在社会因素方面包括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里一个国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相互协调程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个社会政治安定的环境中文献传播效果越明显。[7]经济因素影响着文献传播者和接收者,经济水平低下对文献传播者的创作与生产文献信息不利。对于受传者来说,在一些弱势群体中文献传播效果没有在经济地位高的群体中那么高,如残疾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水平的影响,已经阻碍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在文化方面,由于文献传播实际是文化传播的一部分,他受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这种情况在文献信息跨国和跨文化中特别明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科学技术因素,国家各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也会对文献传播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文献信息的生产、加工,满足用户需求等都与其传播效果息息相关。[8] (3)文献传播效果的评估 目前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原则有:目标性原则、思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引导性原则。评估方法有:目标评估法、需求评估法。文献传播在基于以上原则,再根据评估方法可大致测出。目标评估方法基本原理是:文献传播效果= (意识和行动的最后状态- 意识和行动的原来状态) / 目标= 结果/目标。从中可知,传播效果的数值越小,则效果就越差,从中也可看出,评估文献传播的效果,主要是看受传者在接收文献信息后其意识和行动出现了多少新的并有意义的东西。[9]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