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借贷利率的CAPM分析与实证(2)
时间:2016-12-18 18:3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4、实证分析11 4.1数据的来源以及处理14 4.2对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前沿的求解 18 4.3对CAPM模型的实证检验20 5、结论20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3 不同借贷利率的CAPM分析与实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自资产投资组合理论的建立,资本市场关于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问题研究的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相关研究及应用已经影响到金融和投资的领域。1952年MarkowitzHarry[1]提出均值-方差模型,其侧重着力于关注投资组合中收益率和投资组合风险之间的潜在关系,对投资组合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分析的基础。通过这个全新的模型,给出投资组合最优投资方案的设计以及投资者行动一个基本指示。最优投资组合的决定包括下面三个问题:第一是证券的价格行为;第二是投资者期望的回报率-风险关系的类型;第三是衡量证券风险的适当方法。1964-1966年,Sharp[2]、Lintner[3]和Mossin[4]分别独立地发现了资本资产定价模CAPM。这是一个理论基础模型,它尝试解决上述问题。CAPM的出现使人们对市场变幻的行为得到初步的理解与思考,更加便利于市场反应对应投资者行为的实践。其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对投资组合方案的风险评估。所以, CAPM对于投资组合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是一种原始的理论模型。然而CAPM的假设条件苛刻,其假设可借贷无风险资产的借贷利率相同,即可以用相同的利率对无风险资产进行无限借贷,这个假设条件一想便知,在现实中借入利率总是大于贷出利率,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这种边际利润与风险溢价明显变更,其投资方案也会改变。因此,探讨不同借贷利率情况下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是很有意义的。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此文运用分析理论与模型结合的方法,先对CAPM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新模型,结合基金数据进行计量验证。其中实证部分的7个基金数据锁定在2014年2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通过比较是否引入不同借贷利率模型的差异,来判断是否适合我国市场。 本文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基本可以分为4各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为两个小节,包括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与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传统CAPM模型,以及进行推导;第三部分是引入不同借贷利率后在传统CAPM模型模型上继续推导;第四部分属于实证研究部分;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2.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产生的背景 1952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哈里•马科文茨(MarkowitzHarry)初次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出发,讨论了不确定经济系统中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问题,得出了著名的基金分离定理,创造了均值-方差分析,他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价资产组合的收益与风险来选择最优资产组合的模型,其成为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随后十多年,夏普,林特纳和模芯分别提出了以理性预期投资者为基础的新模型观点,这些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完善出现提供的理论的基础。在1964年美国福坦大学教授夏普发表了“Capital asset prices:A thr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论文标志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诞生,其系统地总结了一般市场化的市场资产均衡理论。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中,其把马科文兹的资产风险更一步细分,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部分。系统风险也就是市场风险,它指能够影响整个市场变化的因素,即当系统风险因素变化时,市场中每一项资产都会跟着变化。而非系统性风险指的是个别资产特有的风险,这个风险是跟整个市场无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剔除一个重要的理论,多样化的投资只能消除非系统性风险,却不能消除系统风险,个人的投资是改变不了整个市场的。把资产风险飞卫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这是CAPM对资产组合定价理论多样化的一个突破和拓展。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