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知识分享与创造力研究现状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内隐知识分享与创造力研究现状

Nonaka等人(1995)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仅只有机械处理信息的功能。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组织内部需要对个体知识进行整合分类,利用知识经验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知识创新的产生、社会化过程促进组织创造效能。并据此提出了SECI模型(图4),通过对知识在个体和成员间的转换演示了知识创造的过程。Barton在此模型基础上深入探究知识创造的源泉,认为知识创造的本质在于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交流共享及将整合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62]。87055

  Dongmei(2009)将内隐知识视为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能力来源,他认为内隐知识的发掘需要从团队内部员工的灵感、发散思维、潜意识中提炼,经过一定的显性化成为组织独特的资源优势。创新意味着将不相关的知识或者没有建立联系的想法经过整合改造形成创意。在形成创意的过程中,个体如果能够利用自己和他人差异化观念,则更有可能形成创新成果[63]。钟竞等人(2015)提出团体构成对最终的创造力水平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知识型团队更能有效分享信息、资源,这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和整体的创造力水平[64]。论文网

  路琳,梁学玲(2009)提出创造性较高的员工会经常与他人进行分享并且享受这个过程。王仙雅等人(2014)认为个体向外界输出自己的知识经验会得到周围成员赞赏和认可,这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自我效能感,通过满足他们的地位心理需求促使他们产生并贡献更多的想法。另外,通过隐性知识在成员之间的传播,知识输出和输入者都是互利的,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很多观点碰撞[65]。

    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造力也不可分割。Chen 和 Lin(2006)发现,团队成员在分享知识经验时不能留有太多余地和顾虑,越主动积极越有利于团队整体创造力提升。Gold 等(2006)研究认为,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个体产生创新想法和概念发挥了很大的工具性作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大量搜寻整合多样化、多渠道的信息与知识并构建成电子库或其他数字化信息,帮助成员能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除此之外,团队运作过程, 特别是对于一些隐性知识 ( 经验或技能等),需要团队个体不仅是交流沟通,还要切身感受才能获得[66]。 

Hu和Randel(2014)考察了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在证实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和外在激励都能够促进知识共享之后,他们还发现知识共享(包括显性和隐形)能够有效提高团队的创造性产出。Wang等(2012)调查了52个软件开发的团队,他们发现当当组织处于动荡的外部环境中,根据工作任务开展的知识共享有利于团队产生新的想法[67]。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