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省地质灾害区划及其研究现状【2496字】
时间:2023-01-28 09:0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一。地质灾害区划问题的技术内涵分析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大气圈。水圈以及生物圈的自然影响,导致地球岩石圈的地壳表层发生异动。另外,由于基础的自然地质运行以及人为的操作引起的山体崩塌。泥石流。山体滑论文网坡。大地裂缝和塌陷以及地面的恶性沉降等等,统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害以及物质损害,也会对生命体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虽然地质灾害是自然现象,主要是由于地质变化发生的,但是其中人为的恶性开采和利用,也助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导致现在频发的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在社会属性层面上[1]。 (二)地质灾害区划的内涵 地质灾害区划是根据某一方面特点或多方面特点进行的地质灾害分区。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区划方式反映某一地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特点,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相关自然勘探人员要根据环境以及基础地质要素进行集中化的区域划分,以实现整体分布规律的数据整合。按照国家的相应标准以及等级系统进行标注,并且在实际标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以及基本要求进行区域的逐级划分。其中,不仅要从基础宏观结构对经济建设建立相应的技术指导,也需要利用经验和基础数据保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降低,真正实现优化的项目运行以及地质灾害区划工作。也就是说,相关区域内管理人员进行的地质灾害区划结构就是为了进一步预估整体地质灾害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实现有效的隐患规避,保证减少由于不合理的布局导致的地质灾害问题[2]。 二。湖北省地质灾害区划的研究现状 (一)基本研究背景 湖北省地形地貌条件复杂,降雨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而地质灾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由于近几年来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概率的增大,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勘探人员开始更多的关注地质灾害区划问题,不仅要认识到基础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也要对整体区划结构和理论有专业性的了解。 第一,是以县(市。区)为单元,同时考虑地质灾害发育环境和发育强度两个方面,利用环境指数(H)和强度指数(Q)来确定地质灾害易发指数(I),从而以量化的地质灾害易发指数综合衡量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高低,湖北省总共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1。既地质灾害极易发县(市。区),总共有17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鄂西南山区和鄂东南部分地区;2。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总共23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山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江汉平原西缘山前地带;3。地质灾害较易发县(市。区),总共18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鄂中地区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地区;4。地质灾害一般不易发县(市。区),总共23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北中部地区。 第二,要针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整体地区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区域内气候条件和植被条件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归一化的处理。并且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权重值的计算和核查,要按照相关数据进行危险指数模型的优化建立,其中划分为13个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267处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点(段)[3]。 第三,要根据整体区域内的地质环境以及基本诱发原因进行地质灾害的区划,是在建立基本袭扰系数法的同时,对整体诱发因素以及基础条件形成量化的参考,并进行区域的划分和测定,依据袭扰系数R值对灾害问题进行衡量和测定。 第四,利用基础的层次分析法对相关区域进行集中的划分。主要的参考数据就是滑坡。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的因素,并对基础样本进行测算,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基本的权重影响因素,进行数字化的网络剖分,将相应因素进行叠加,并且根据公式计算出基础面积,实现单项灾种评定指数和综合评定指数的优化生成,以实现对整体区域内危险性的评估,完整基本的地质灾害区划工作。第五,针对相关数据进行网络化的分析和测量,利用GIS的空间重叠分析技术进行综合的项目评定,以基本的地质灾害危险系数为理论依托,实现整体的区划工作,并且在实际的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保证构建完整的地质灾害危险结构的区划体系[3]。 (二)湖北省地质灾害区划工作成果 2000年以来,在国土资源部大调查项目的安排部署下,湖北省用6年时间完成了全省59个丘陵山区县(市)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面积15。31万平方公里,共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495处。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完成了湖北省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深入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支撑,在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支持安排了恩施市,至2012年完成了12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2013年以来我省加大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力度,已完成了18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计划在近2年内全部完成余下29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三)研究中发展思考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运行优化的评价体系,以基础数学模型为依托,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进行综合管理,实现整体地质灾害区划结构的系统化和复杂化。并且要依据基本的发展态势和灾害系统进行集中的数据处理,建立良好的数据分析机制,运行多元化的勘探技术,结合相应的区划办法,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区域划分[4]。另外,要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集中融合相关因素,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模式。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地质灾害区划过程中,要对相应的区域进行集中的数据登记以及标注,保证动态化发展态势的综合考量,并且要严密关注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以及地质灾害问题的迁移,建立有效的预案和项目评估机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仅要优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也要强化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意识,综合考量相关地质灾害区划方法,并且针对地质问题的多样化以及复杂性建立动态发展规划,不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也要对整体结构布局进行现象和过程的处理,从而开展完整的地质灾害区划工作。 浅析湖北省地质灾害区划及其研究现状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