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视角的江苏企业ODI的区位选择研究(2)
时间:2018-04-13 22:5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2 文献综述与基本理论 2.1 国外相关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aymond Vernon以对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创始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与产品标准化阶段。在新产品创始阶段,新技术首次用于生产,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投入,市场容量大、消费水平高的区位有利于新产品的引入。在产品成熟阶段,由于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基本定型,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外出现新需求,这时母国将在技术水平相当、劳动力素质优秀、消费水平高的需求市场投资设厂。在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和生产技术均已标准化,技术垄断优势消失,厂商开始寻求成本控制,减少或停止在本国的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转让其已标准化的技术。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应是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阶段或标准化阶段的产业或者是产品生命周期处于一定阶段以后的产业。 针对这一客观规律,Kojima所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别国,减少夕阳产业对国内资源的挤占,优化本国产业结构,使其更合理,同时充分利用东道国尚未完全开发的资源,减低自身成本消耗的同时,加速东道国产业调整、促进东道国相关产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主张选择与本国生产技术相近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以此减少在海外投资的困难。以中国当前产业结构为例,对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投资适用这一理论,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基础坚实、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处在改革阶段,其国内经济尚不发达,急需外来资本为其提供发展推力。 这一理论解释了顺梯度ODI的产生,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并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传统理论局限性凸显,难以解释飞速发展的现实,但这些现象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Cantwell和Tolentino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该理论认为,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展顺序来看,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首先充分利用种族联系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积累经验的同时,种族联系重要性下降,投资范围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其本身经营资源已不能适应新的结构需求,通过逆梯度O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获得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和先进经验,加速技术变革,带动国内产业新一轮的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产品周期变化的客观规律限制,同样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此带来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以及最大区位优势和比较利益。该理论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结构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流动的轨迹。 2.2 国内相关文献 (1)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滞后期影响大于当期影响;逆梯度ODI(学习型)比顺梯度ODI(竞争型)更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结构高度化;顺梯度O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大于逆梯度ODI。为此,应当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同时提高逆梯度ODI比例并控制顺梯度ODI投资速度(张云、王昕,2013)。 (2)根据ODI动因,将ODI分为四种模式,其中资源寻求动因解释了中国公司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市场寻求动因的微观表现视投资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发达东道国比较重视市场和技术优势,对发展中东道国比较看重成本优势;由于中国国内本身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因而效率寻求动因缺乏;随着经济全球化减低传统模式ODI动因理论的时效性,拥有战略资产寻求动因的中国企业比例增加(王佳芥,2013)。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