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嵇康人格之美+文献综述
时间:2018-04-21 21:0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所谓“魏晋南北朝”,指的是从东汉政权崩溃到隋朝统一前的一段时间。虽然只有五个字,可是其中包含的朝代或者国家却多达几十个,因此,这段时期,在许多正统学者眼中,也算是“乱世”,是一段“黑暗时期”。21550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渗透。因此,可以说魏晋是继东周“百家争鸣”后又一个学术繁荣时期,那么其主要特征就是玄学的兴起。这种玄学是以老、庄、易等“三玄”为基础而发展的一种抽象哲学,其探讨则是以“清谈”方式进行的。而进行清谈的主要人物,就是魏晋时期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傲然与世,不卑不媚,其中最为值得一提也同样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竹林七贤”。论文网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竹林七贤”一直都被学者认为是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和研究对象而存在着。之所以称其具有代表性意义,是因为他们不但具有名士风度可以在乱世之中徜徉恣意,任性任情,而且就其人格方面,也有着常人无法企及和超越的魅力。而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中的代表性人物,更是有着超凡脱俗、狂傲不羁的人格魅力。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会稽绍兴,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嵇康幼年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世说新语》中写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 嵇康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 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嵇康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赴死,时年四十。 纵观嵇康一生,长于诗文,善于琴乐,工于书画,醉于玄学,纵情于酒,鄙视权贵,隐于竹林,服食养生,任何一件事仿佛都在践行着他的人格信仰。本文就其人格美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稍作论述: 一、 追求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 “自然”, 指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依照自己的规则演化而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它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也可以指自然之道和人的自然之性。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