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教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响【1965字】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谈道教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响【1965字】

[摘要]道教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熔融过程中,对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本文谈一下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关键字]道教中国古代科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把科学技术当作奇淫巧技“,向来不为社论文网会重视,但中国却出现了四大发明“等对世界发展影响深远的科技。这里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的影响,本文从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文中提到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在小杂感里说到:人们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基督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者,懂得中国大半。“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说:道家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包括各种对传统习俗的反抗,个人从社会上退隐,爱好并研究自然,拒绝出任官职……中国人性格中的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自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从这些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对古代化学研究的推动。

在一般人看来,宗教是迷信,是反科学的。但事实上,道教与古代尚未与冶炼术分家的化学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道士们从神仙方士那里接受了追求长生的观念与方法。道士们认为,人可以长生,但要长生,必须服食不死之药。那么,这种不死之药是什么呢?其不可能是草木药之类,因为草木药本身易腐烂,在火中会化为灰烬。由于草木药自身没有坚固性。永恒性,移入人的身体中,自然不能使人长生不死。因此,必须发现一种坚固不朽。无变化的药物,通过服用这种药物,使其不朽性传入人体中,服用者便可以长生不死。这种不朽的药物,就是金丹。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出生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道家炼丹学说把服食还丹金液看作修行的最上乘的方法,故此十分重视对矿物质药材的烧炼。晋代道士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里讲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朱砂,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性状呈红色,经过烧炼(HgS+O2→Hg+SO2),硫被氧化成了二氧化硫(SO2),把汞(Hg)分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炼丹术里重要的药物_水银(道教外丹术中称玄明龙膏“)。

道教炼丹理论认为经常服用玄明龙膏“可以成仙,在阴真君金石五相类一书中提到玄明龙膏……服食一道,有不可思量之功。“积变又还成丹砂“就是把汞(Hg)与硫磺(S)化合(Hg+S→HgS)变成硫化汞(HgS),性状呈黑色,经过升华成硫化汞的结晶,性状呈红色,即又变成丹砂。黄金不易与其他元素化合,难于溶解。

二。道教与古代医学。药物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一方面,道教为了修炼成仙,首先得祛病延年,而医学。药物学正是为了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医药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保健,还可以治病救人济世。道教通过施药治病接近群众,达到宗教宣传,扩大影响的目的。

道教炼丹家发展成为医学和药物学专家。晋葛洪。南天师道代表人物陶弘景都有大量的医学著作,对古代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隋唐之际的著名道士孙思邈,对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著有备急千金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合称千金方,共收集八百多种药物,5300多个处方。他首创复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主张独立设科,重视妇科和儿科,孙思邈对今天的医学和医的学生仍有影响。

道教的外丹术促进了中国古代药物学发展。外丹术的发展,为医药学积累了知识,加深了对铅丹(pb3O4)。铅白[pb(OH)2?2PbCO3]。石灰(CaO)。丹砂(HgS)等矿物的产地。特性和用途的了解;并对钠硝石(NaNO3)与芒硝(Na2SO4?10H2O)等形态类似的矿物,有了简易可靠的鉴别法。炼丹方法和中医实践相结合,推动了古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国药物学的内容。两汉前的医学文献中,基本上无化学药剂,也不使用膏药。

道教徒把药分成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长生不死,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只能治病。这是对药物学的一种分类方法。南朝陶弘景著的本草集注中对药物作了更详细的分类,按药物的性能和治疗功效分八十多类。

在中国文化中道教居隐性地位,但它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熔融过程中,对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所以,中国古代科技虽然在主流的儒家文化社会不被重视,但却能够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詹石窗。关于道教思想史的若干思考[J]。哲学动态,2009(02)。

[2]黄永锋,王艺。道教思想学术研究的新成果_道教科学思想发凡评介[J]。世界宗教研究,2005(04)。

[3]白盾。中国根柢“何以全在道教“?_论鲁迅对道教。道家思想的批判[J]。社会科学辑刊,1983(05)。

(责任编辑:qin)